研究人员借助微信红包研究人类利他主义

作者: Jansfer

来源: 学术头条

发布日期: 2019-07-16

研究人员通过微信红包研究人类利他主义,发现抢到大红包的人倾向于发出更高金额的红包,这种现象可能由社交压力驱动。研究还指出,尽管红包行为具有随机性,但平均每个发红包的人能收回红包中包含的金额的3%,这表明存在某种利他主义。

近日,网络红包征税问题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回顾自2014年开始的“红包现象”,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意思的研究。2014年,微信从中国“压岁钱”传统中得到启发上线了红包功能。得益于此,我们可以在微信上给家人和朋友发红包,这也带给我们很多乐趣。但发红包程序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红包中的钱不会被所有抢红包得人平分而是被随机分配,红包被抢完后所得金额会公布出来,分到的钱最多的那个人就是“运气王”。

回馈现象是人类合作行为边界的一部分。多年来,合作行为的起源让行为生物学家感到困惑,因为他们认为所有生物都应该是自私自利的。但是各种研究表明,合作行为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它可以总结为“你扶我一把,我也会扶你一把”。而回馈行为则不能用这种看法来解释,因为付出着并没有被保证一定会偿还。事实上,回馈行为可以概括为“如果我扶你一把,你会扶别人一把吗?”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因在生活中观察回馈行为的困难而顿足不前。

做过唯一一次研究是在人工环境中进行的小规模研究,而且只是对学生,这并不具有代表性。所幸微信红包应用程序收集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从2015年至今,这些微信红包使用者共同分发了3600个万红包,价值1.6亿人民币,整合美元2400万。在Yuan Yuan和他的同事调研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抢红包的人是否在别人的激励下发红包?——也就是说,这种亲社会行为是否具有感染性?

答案是抢红包的人确实给出了他们的好运气。Yuan Yuan等人说道:“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抢到大红包的人发出的平均金额是他们收到的金额的10.34%,而抢到运气王的人发红包的概率是其他人的1.5倍。”这种现象的成因尚不明了,他们猜测可能是红包金额所有人可见的缘故导致抢到红包的人承受着社交压力。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要进行回馈活动。可能是因为这会增加发红包的人从这种行为中获利的机会。

实际上,这种回馈行为的爆炸式连锁反应所形成的氛围也不难想象。但是这种担忧并没有在微信红包中发生,相反,平均每个发红包的人大约能收回红包中包含的金额3%,这表明某种利他主义在起作用。这项有趣的工作揭示了这种亲社会行为机制的一部分,而下一步是找到在其他情况下研究这种行为的方法。这可能会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许多类型的回馈行为很难监控,而且西方社交媒体公司尚未在他们的平台中包含类似微信红包的功能。

尽管如此,近年来回馈行为已经广泛流传,并得到了世界各地各种非营利组织的推动,甚至还拍了一部同名电影。大家都在希望通过这种行为的研究可以对人们的互动方式和整个社会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UUID: 32260e43-9e18-41b7-ad38-c293e34630a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学术头条公众号-pdf2txt/学术头条2019年/2019-07-16_有意思啦!MIT研究人员借助微信红包,来研究人类的利他主义.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