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首先明确两个名词的定义。这里说的“着凉”指的是因为没有对环境温度对身体进行的相应的保暖,从而让体表面温度降低,并让身体出现了“冷”的反应。这里说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它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里的一种。普通感冒和流感在症状上有明显的不同。从表中看得出来,感冒和流感的主要区别在于:感冒导致的主要是上呼吸道的局部反应,而流感则更多是全身反应。
在西方民间,感冒被称为“catch a cold”,从名字里就可以看出一个“凉”字来。而在中国古代,感冒是“伤风”的一种,自然也和凉有关。换句话说,古代世界各地的人都认为“着凉”就是导致感冒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今天,如果在大众中做一个调查,不少人依然坚信着凉会导致感冒。如果您咨询医生,大多数医生都会说着凉可能是感冒的一个诱因。如果问科学家同样的问题,那么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着凉和感冒没有什么关系。
1914年,德国一家不太知名的医学刊物《慕尼黑医学周刊》刊登了一篇标题叫“导致咳嗽和鼻塞的病原体”的论文。论文的作者只有一个人,就是当时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微生物学家Walter Kruse教授。他把一个感冒病人的鼻子分泌液收集起来,稀释和过滤细菌后再接种到健康人的鼻子里。他发现,30-40%的健康人在接种之后的几天之内得了感冒。于是他写下了这篇论文,报道导致感冒的可能是一种比细菌小的病原体。
1956年,Price一个人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从感冒病人的鼻腔分泌液里分离出来了一种叫J.H.的病毒。一年后的1957年,Price再次一个人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证明体外培养的J.H.病毒可以让人获得感冒症状。就这样,感冒病毒被Price这个“独行侠”发现了。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知道了J.H.病毒是鼻病毒的一种。再后来,越来越多的导致感冒的病毒被鉴定了出来。
现在我们知道,有两百多种病毒能够导致感冒,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鼻病毒。
尽管科学界基本形成了共识,但百姓并不买账,“着凉和感冒相关”这个根深蒂固的观点依旧在世界各地流行。对于科学界和民间在这个问题认知上的分歧,一些科普人士也给出了一些解释,从而来说明为什么百姓会有“着凉会导致感冒”的错觉。这些解释归纳如下:较低的气温容易让感冒病毒在体外生存时间更长,这会增加人们被感染的机会。
在冷的天气里,人们更倾向于待在室内,人与人之间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增多,从而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寒冷的空气让感冒病毒更容易在人的上呼吸道繁殖,从而增加发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