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艳欲滴的荷花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之中,随风摇曳的身姿俨然已成为夏日景色的标配。进入七月后,正是全国各地荷花竞相盛开的季节。当此时节,纳凉赏荷,采莲泛舟,自古以来都是一件令人十分赏心悦目的雅致之事。
莲=莲花=荷花,一属两种。通常我们所说的荷花,又名莲花,分布于中国大江南北的荷花,尽管在植株大小、花形花色上差别很多,但在植物分类学中均为同一个种,即莲(Nelumbo nucifera)。它的野生分布范围非常广,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至东亚、南亚、东南亚,再至澳洲北部均有分布,在学术上也称其为中国莲或亚洲莲。
这里要强调一下,莲花并不是睡莲的别称,睡莲就是睡莲,不要叫做莲花。荷花和莲花其实是对同一物种的两种叫法,所以就不要再纠结荷花和莲花究竟有啥区别了。我们说的睡莲是睡莲科睡莲属(Nymphaea)的各种水生植物,与叶子伸出水面的荷花(莲)不同,睡莲的叶片浮在水面上。
此外,在大洋彼岸的美洲地区(北美洲东部至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岛)还分布有莲属的另一个野生种——美洲(黄)莲(N. lutea),或称美国黄莲。两者的亲缘关系很近,仅有地理隔离,没有生殖隔离,相互杂交也很容易,因此分类学上曾一度将美洲黄莲做为中国莲的亚种处理。由于美洲莲在国内的生长适应性及开花量等方面不及中国莲,目前还不太容易见到血统纯正的原生种。
种虽少,品种上千。尽管莲属只有两个种,但全世界培育出的荷花品种已超过2000个,根据用途可分为藕莲、花莲和子莲三大品种类群。其中直接以中国莲培育的品种最多,中美杂交莲品种次之,而直接起源于美洲莲的品种十分稀少。
荷叶的自洁效应。荷叶有个非常有趣的自然特性,洒落上面的雨水只会在叶面上滚来滚去,但不会粘湿叶面。这种防水效应在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了,但对于荷叶来说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这一现象与荷叶表面具有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在扫描电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荷叶表面并不如肉眼看到的那般光滑平整,而是布满着一个个由叶表皮细胞组成的瘤状突起,除此之外,还有一层由表面蜡质晶体形成的毛茸纳米结构。
怎么就藕断丝连了?我们吃的莲藕实际上是荷花深埋于淤泥之中的地下茎,我们看到的地上部分(莲叶和莲花)都是从藕节上生长出来的,地上部分并没有主茎(叶柄和花梗那可不算是茎的组成部分)。莲藕的中空多孔结构正是为了适应水生环境演化出来的,这种结构可以让外界空气进入内部组织,帮助莲在缺氧的水环境中进行正常呼吸。
“凌波仙子”不应该是我吗?如果不是被水仙花抢走了“凌波仙子”的雅号,将其用来形容水中绽放的荷花也是极好的。荷花天生就有一技让自己不染凡尘的绝活,这样天生丽质的花儿当然是品性高洁的化身,自古就被称赞为“出淤泥而不染”,在东亚、南亚及东南亚多个国家传统文化及宗教文化中均有十分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