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周一菜谱时间,本周的古菜叫做“燥子蛤蜊”。首先要说一下,我并没有写错字——在我们的周历中,这道菜就写作“燥子蛤蜊”。燥子蛤蜊图片来自:《祖宗的食谱》2019年周历。大家都知道,“燥”字念zao,干燥的燥。在古代,这个字和臊子的臊相通,也读sao。不过现在这种用法并不怎么常见,所以为了贴合现代用法,以下就统一写成“臊子”了啊。蛤蜊不少,正宗的不多。
我们学生物分类的,最爱吐槽的就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最感激的人必须是林奈。卡尔·冯·林奈,动植物的双名命名法创始者,他让每个物种有了唯一的标准名。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方言丰富到没朋友,隔县都听不懂。古代的生物命名本就没有标准,再加上几千公里的地域差异、方言差异,俗名又极多极乱,所以中文世界的生物名完全是个灾区。蛤蜊,就是最大的重灾区。头疼……重到什么程度呢?
“蛤蜊”光是读音就有五六种——葛力、噶力、葛辣、噶辣、葛乐……其实,这俩中国字的正确读音是“格梨”,然而基本没有中国人这么念。很想打人有没有……物种上就更无法描述了——如果你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某个小饭馆说,给我来盘炒蛤蜊,端上来的“蛤蜊”有可能涉及一百个物种,甚至更多。别说渔民朋友,就是专门学贝类的专家,你问他哪些物种可以叫“蛤蜊”,我担保没一个人能提供标准答案。
所以我今天要说的,也只是个参考答案,和大家心中的理解或多或少有偏差,在所难免,因为“蛤蜊”本就是个“势力范围”。软体动物门下有一个纲,叫双壳纲,也叫瓣鳃纲。这个纲里的动物我们习惯叫贝类。它们的亲戚腹足纲动,我们习惯叫做螺类。这两个纲为海鲜摊的辣炒和烧烤提供了大部分材料。宏观上,所有双壳纲的动物都可以叫蛤蜊。“看,海边有个大蛤蜊”,只要是双壳纲,这话就不算有毛病。
当然,很多双壳纲的类群,我们还有约定俗成的叫法,比如蛏子、生蚝(牡蛎)、贻贝(淡菜、海虹、青口,它们也并不是一个物种哦,这期不细讲)、扇贝等等。这些你基本都能认得出,所以一般就不会管它们叫蛤蜊,所以我们先把它们去除掉。剩下的,从吃货的角度理解,个体不太大的、两壳基本长一样的、扇形的、里面是不大点儿一坨白白的肉的、一嗦啦就进肚的,这样的贝类,我们在饭桌上才叫蛤蜊。
其实在生物学上,有个“蛤蜊科”,海峡对岸一般叫“马珂蛤科”,这个科里的物种才是名正言顺的正宗蛤蜊。餐桌上常见的比如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等等。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前者俗称黄蚬子,后者俗称白蚬子。有人还叫中华马珂蛤和方形马珂蛤,也都对。
四角蛤蜊蛤蜊科还有个特别著名的东西,叫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别以为它是个菜名,它还是一个正经的中文物种名,很多地方也叫车蛤。西施舌的肉特别白嫩,斧足特别发达,看起来确实像贝壳里吐出来的一条白皙水滑的舌头。历代文人朋友们展开了他们猥琐而高贵的想象后,于是就定名西施舌了。
西施舌梁实秋先生曾说:“西施舌不但味鲜,名字也起得妙,不过一定要不惜工本,除去不大雅观的部分,专取其洁白细嫩的一块小肉,加以烹制,才无负于其美名,否则就近于唐突西施了。”说的多么清雅啊!但我还是觉得猥琐。鲁菜极品——西施舌不正宗的非常多。蛤蜊科虽然实至名归,但是如果从数量上说,它们只是餐桌蛤蜊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蛤蜊”压根不是蛤蜊科的。蛤蜊科的近亲帘蛤科是个大户,占了半壁江山。
比如现在城市里最流行的夜宵小海鲜——花甲,就是帘蛤科的——然而也并不只一种。其实花甲就是花蛤,是粤语读音的写法而已,并没有什么高明的含义,跟六十岁更是没什么关系,你尽管敞开了吃,不必负罪。花甲粉丝最常见的花蛤是菲律宾帘蛤(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小眼花帘蛤(Ruditapes variegatus)。
前者在历史上并不是很辉煌,不过因为近代养殖的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常吃的一种蛤蜊,欧美人如果有“蛤蜊”这个概念,大概首先会想到它。这两种帘蛤长的比较像,在市场上通常也不区分。也就是说,你买到的一盘炒花蛤里可能两种都有,甚至还有别的种。菲律宾帘蛤图片来自:123rf.com.cn另一种名气极大的叫文蛤,它们是帘蛤科文蛤属(Meretrix)的,至少也有四五个物种被吃。
文蛤是蛤蜊里的贵族,非常鲜,当然也比较贵。一般都蒸煮或者做汤,要是辣炒就有点糟践鲜味了。文蛤蒸蛋还有一种市场上称作大文蛤的,其实并不属于文蛤属,而是缀锦蛤(Tapes Literatus)。多数情况你买到的缀锦蛤也是混在文蛤或者花甲队伍里的,渔民一般不单分出来,饭馆老板就更不会了。
青蛤,也叫环纹蛤(Cyclina sinensis)也是常见的大宗蛤蜊,这货比较难看,味道口感也一般,属于蛤蜊当中质次价廉的一挂。青蛤还有小型的蛤蜊,市场一般称海瓜子,体型比较长,味道非常鲜美。北方的海瓜子通常是虹光亮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南方则主要是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ei)。
山东烟台地区比较个性,管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叫海瓜子,其实根本不是贝类,一望即知。虹光亮樱蛤,北方海瓜子凸壳肌蛤,南方海瓜子无独有偶,海南名产芒果螺,大名叫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一看就是蛤蜊,根本不是螺。真是混乱。辣炒芒果螺图片来自:全景网太多了,说不过来。比如蚶科的毛蚶也叫毛蛤、鸟蛤科的n种鸟蛤、紫云蛤科的n种等等,都是常见的蛤蜊。
有个广泛被北方朋友认为是蛤蜊的东西,就是鲍鱼。看鲍鱼壳扁扁的,确实有点像贝壳。其实人家是螺,完全不是蛤蜊。吃过或见过活鲍鱼的话,就挺容易分辨的了图片来自:123rf.com.cn蛤蜊最佳伴侣:猪油以上已经说了两千字,全是“蛤蛤蛤蛤蛤”的物种罗列……关于蛤蜊的话题太多,也太深奥,照这样讲下去不是我们一贯的风格,但能稍微指导一下各位吃货,让你们了解自己吃的是啥,我们也就算达到目的了。
实在记不住也没关系,蛤蜊好吃,你使劲儿吃就完事了。接下来说点你们最关心的——蛤蜊怎么吃。我个人理解,蛤蜊的吃法无非两种——轻口的和重口的。轻口者,蒸、煮、做汤、蛋羹等类,取蛤蜊的鲜甜,原汁原味,自然情趣。原汁原味蛤蜊汤图片来自:123rf.com.cn重口就比较适合内地和北方的朋友了,比如辣炒、五香、葱姜、醋烹之类。
这些做法一来是适合内地口味,不显得过于清淡;二来对于不是太新鲜的食材,也是扬长避短了。在重口系列的做法里,有一种“蛤蜊伴侣”不得不提,就是猪油。别看猪油单看上去油腻腻白花花的,一旦放在菜里,往往有画龙点睛的奇效。猪油图片来自:123rf.com.cn尤其是蛤蜊类,口感比较寡,有一点点猪油的加入来调和五味,在鲜甜的基础上还增加了香,让蛤蜊口感更加完美。
甚至在南方,连蒸煮海鲜的轻口做法也喜欢放猪油,看来的确是民间普遍的认知了。我们今天介绍这道臊子蛤蜊,是元代的菜谱。那时还没有辣炒的概念,甚至还没有辣椒,可能猪油和海鲜的配搭也不流行。但是这道菜,一定要用肥瘦兼具的臊子,同时用酒和花椒来调味,这都是懂得烹饪道理的做法。虽然这道菜是以煮为手法,不过从目的上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道菜理解成元代的“猪油辣炒小海鲜”,在几百年前应该也是非常前卫的做法呢!
燥子蛤蜊图片来自:《祖宗的食谱》2019年周历原料:五花肉100克、蛤蜊500克、黄酒30ml、黄酱10克、花椒5克、葱10克、砂仁5克、盐5克、淀粉5克、醋5克步骤:1.五花肉切成小骰子块,用黄酒腌制20分钟后,下沸水焯至变色捞出。2.五花肉加入黄酱拌匀后,腌制10分钟,再加入花椒、葱、砂仁、盐、醋备用。3.淀粉调成糊状备用。
4.将腌好的五花肉下锅煸炒,再加入少量水,水开后加入淀粉糊,等汤汁浓稠后关火备用。5.蛤蜊洗净后下沸水汆熟,捞出,去壳只留肉,码放于深盘中。6.将五花肉卤浇在蛤蜊肉上即可。在你的家乡“蛤蜊蛤蜊”怎么念?
相关古菜菜谱带冻姜醋鱼萝卜汤圆芙蓉肉剥壳蒸蟹鳗面炙排骨生炮鸡羊肉膏虾腐山海兜空心肉圆法制牛肉八宝豆腐松黄饼山家三脆蘑菇煨鸡酥黄独蒋侍郎豆腐爨猪肉假煎肉荔枝肉荷叶豆腐百果蹄蟠桃饭假蟹《博物》微信公众号开通“号内搜索”服务啦!只要进入“博物”公众号首页,点击左下方菜单栏中的“精彩内容”,再选择第一项“号内搜索”,即可进入搜索页面。输入你想要查看的关键词,所有相关往期内容都能看到哦。
号内搜索撰文|信浮沉微信编辑|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