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长安十二时辰》在经历等待之后,终于正式上线,并获得了各种好评。其实早在马伯庸的同名小说出版的时候,我就抱着书看了一夜,一直看到天亮。故事里有阴谋,有阳谋,有忠诚,有野心,看得人心神激荡。为了防止剧透,故事情节本身就不细说了。我只是想问,无论是剧还是小说,里面哪个人物令你印象深刻?
是虚构的英雄张小敬?还是老而弥坚的贺知章?我想说,无论你是不是易烊千玺的粉丝,都可以认真关注一下他所扮演的角色“李必”——从小说到电视剧,人名从李泌变成了“李必”。但无论叫什么名字,故事中一身道服的青年才俊李小哥,为了太子李亨的利益而殚精竭虑,这与历史上李泌这一人物的特征基本吻合。
好,后面的问题接踵而至。让我们彻底抛开故事,认真听题:李泌这个人,最爱的水果是什么?你能想到的吃水果的忌讳,有什么?当然,最后少不了那些好吃的品种。
一天,唐肃宗心血来潮,召开了个小型夜宴,围炉卧毯,其乐融融,请的都是非常亲近的人,比如,在坐的有他的三个皇弟:颍王李璬、信王李瑝、汴王李璥。不过唐肃宗却顾不上和兄弟们亲近,而是忙着亲自炖了两只梨子。众人不知何意,只听肃宗说到:“席间所食皆肉,李先生修道,不进荤腥,故以梨赐之。”
这个李先生,就是唐肃宗的心腹谋臣李泌了。他与唐肃宗可谓君臣相得,不枉费他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为李亨劳心劳力。别说皇帝为他炖梨了,李泌曾经枕着唐肃宗的膝盖睡过觉(膝枕可还行),谁能有这待遇啊?
唐肃宗还是不干,不过也不好意思让撒娇的弟弟下不来台,就命人拿来些其他瓜果,赏赐给三位王弟。颍王这哪儿能善罢甘休啊,皇帝哥哥你糊弄我们啊?于是他小眼珠一转,有了主意,招呼三位王弟一起,要玩“联句”的游戏,也就是一人两句诗。颍王心说,李泌啊李泌,联句可没你的事,我们三兄弟,少不了恶心恶心你。
唐肃宗也有点恼怒了。李先生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你们几个人比得了吗?跟我面前争什么争!于是李亨略一思索,接了最后两句:“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三王以食梨之事入诗,暗藏讥讽,肃宗之句,却点明了李泌对大唐江山社稷的分量之重。
其实梨这种水果,或者这种植物,名字就来自果实的功效。梨字古时亦作“棃”,李时珍引朱震亨之说,认为“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也”。南朝陶弘景《本草经注》也说到:“梨种殊多,并皆冷利。多食损人,故俗人谓之快果。”两人所言之意虽有差别,但都说到梨得名于“利”字。
不过这个“利”,可不是唐肃宗说的利于修道升仙的“利”,而是说,梨是一种“性冷”的水果,吃了就像吞利刃,让你的五脏六腑很快就着急找厕所——要不怎么把梨叫做“快果”呢。这种劈里啪啦的泻肚,被古人认为有损“阳气”,所以其实这些本草学家是不建议玩命吃梨的,要吃,也得像唐肃宗那样,把梨炖了,让“性冷”的特征被温火中和掉。
可别说晚唐的老头子玩谐音梗,把梨和离混为一谈,这个梗不是一直玩到今天吗?你有没有被家里的长辈教导过:吃梨要吃整个的,不能分成好几瓣吃。因为“分梨”和“分离”谐音,要是和谁分梨吃,你们就得分离。其实又何止是把一个梨分成好几瓣呢,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孔融不是照样和他的哥哥们“分梨吃”嘛。
所以古人怎么吃梨呢?他们不说分梨,而是讲究“剖食”,即用刀切破分开后食用。也就是换个说法,不叫分,叫剖。这回总没有“分离”的忌讳了吧?还真不是。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博大精深,谐音梗无孔不入。“剖梨”和另一个非常不吉利的词语读音近似:“剖裂”。
今天的水果市场上,所有的梨,都是从同一个物种驯化、培育、改良而来的吗?并不是。世界上大约有25种野生梨,中国有14种,其中白梨、秋子梨、沙梨、新疆梨等种类,分别又有多个食用品种,另外还有欧洲的西洋梨,这些加在一起,才构成了如今人们印象中的“梨”这个大概念。
至于什么梨好吃,这要看你喜欢哪种口感了。喜欢多汁的选白梨,喜欢绵软的选西洋梨,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嘛。顺便说,除了果实硕大的梨,也有一类果实是小球球的梨,比如杜梨、豆梨,如今城市里栽培观赏的梨花,往往是由这一类选育出来的品种。
当然,梨花虽然挺好看,却是另外的话题了。如果说吃梨,是唐肃宗和李泌唱主角,看梨花就轮到唐肃宗他老爸唐玄宗有发言权了——谁让他的爱妃杨玉环“梨花一枝春带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