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做观鸟活动的时候,还是在微博微信上,我都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那个身上带黑白纹路,嘴巴很长的小鸟是啄木鸟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因为很多时候被问的都是戴胜。但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啄木鸟的知名度,这是一个老幼皆知的鸟的名字。左边才是真·大斑啄木鸟,右边是常被误认为啄木鸟的戴胜。图片未按真实比例。
图片:Jordi Strijdhorst / Buiten-beeld;Thomas Hinsche / BIA
严格来说“啄木鸟”并不是一种鸟的名字,而是一类鸟,一般指啄木鸟科的鸟类。如果从中选出一个大家熟悉的代表,我想非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莫属。啄木鸟自古就出名。如果你开始了解鸟类的中文名,会发现有一大波生僻字袭来。
我随便点几个:䴙䴘[pì tī]、鵙[jú]、䴓[shī]、䳭[jí]、鴷[liè]……我们今天要聊的啄木鸟在古代就已经有了名字——鴷。在中国,包括大斑啄木鸟在内的所有啄木鸟(另外还有拟啄木鸟 Megalaima sp. 和响蜜鴷 Indicatoridae)都属于鴷形目(有些名录已经将鴷形目改名为啄木鸟目)。中文名中带有“鴷”字的鸟:蚁鴷,属于鴷形目啄木鸟科。
图片:Alain Ghignone / BIA
《尔雅·释鸟》中对“鴷”字做了解释:“鴷,斫[zhuó]木”。古籍《异物志》中有更详细的介绍:“此鸟有大有小,有褐有斑,褐者雌,斑者雄。”可见古人已经对啄木鸟有基本的分类与观察。
回到今天的主角大斑啄木鸟。大斑啄木鸟属于鴷形目啄木鸟科,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啄木鸟之一。成年的大斑啄木鸟的体长在25厘米左右,翼展大约为35厘米。总体上看,它们由黑、白、红三种颜色组成:头顶、颈后、背部与尾羽为黑色,两侧的肩羽各有一个三角形白色斑纹,下腹部为鲜艳的红色,腿与喙都是灰黑色,虹膜为暗棕红色。展翅的大斑啄木鸟,背部与翼上的斑点纹路非常明显。图片:Stephen Dalton
大斑啄木鸟雌雄两性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区别,雄鸟在脑后的枕部有一款红色的斑点,而雌鸟枕部没有这样的红色斑块。所以,古籍上说到的“褐者雌,斑者雄”,套用在大斑啄木鸟上,并不准确。大斑啄木鸟的幼鸟头部也有红色斑块,不同的是幼鸟的红斑是在头顶处,十分显眼;幼鸟羽毛整体上也显得灰暗一些,不像成鸟那般鲜亮。雄性大斑啄木鸟的头部特写,锥子一般的嘴非常适合凿木头。
图片:Michel Geven / Buiten-beeld
一只雌性大斑啄木鸟(右)与一只幼鸟(左)。大斑啄木鸟的雌雄双亲都会参与育雏。图片:Bendiks Westerink / Buiten-beeld
另外,大斑啄木鸟的飞行姿态很有特点,是近似于正弦曲线的波浪线,一起一伏很有规律。这也是在野外辨识它的一个识别点。
敲木头也能搞对象?在世界范围内,大斑啄木鸟分布非常广泛,横跨整个欧亚大陆,还包括北非局部地区,在北美洲也有分布。在美国看见大斑啄木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图为美国电影《观鸟大年》,人们为目击大斑啄木鸟而感到欢喜鼓舞,画面中的大斑啄木鸟为电脑合成。图片:The Big Year(2011)
在中国,除西北大片沙漠、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和个别海岛以外,大斑啄木鸟遍布全国各林区。大斑啄木鸟在其居留范围内是留鸟,没有明显的迁徙行为,所以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观察到它。大斑啄木鸟的亚种数量学界有不同的判定,根据不同的依据从14亚种到近30个亚种不等;在中国有8个亚种。(《中国鸟类分类分布名录(第三版)》)
在中国大部分城市中,只要有以一定面积的树林为基础的适宜生境,都可以看到大斑啄木鸟,有些个体甚至会在环境较好的城市公园或校园中繁殖。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关于大斑啄木鸟的分布热点图。图片:中国观鸟记录中心
冬季在北京大学拍摄到的大斑啄木鸟。图片:高大向
与雀形目的各种鸣禽不同,大斑啄木鸟不能发出复杂的叫声,只能以简短急促的“ji…ji…”声来鸣叫。这是一款非常有辨识度的叫声,在树林中观鸟时,当听到这种短促的叫声,就知道啄木鸟离你不远啦。不过具有类似叫声的还有星头啄木鸟,它的体型更小,叫声给人的感觉音量更小,也更细弱一些。我们可以对比着听一下:两种啄木鸟叫声
微信bug了日历娘很绝望,评论有说明span style="color: rgb(160, 160, 160);font-size:14px;line-height:34px;;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sans-serif;" arial, " yahei", " microsoft="" ui",="" yahei="" gb",="" sans="" "hiragino="" sc",="" "pingfang="" neue",="" helvetica="">。
音频:Frank Lambert / xeno-canto.org
除了叫声,啄木鸟还可以通过啄木头的声音来传达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树林中会偶尔听到一连串的木质敲击声:“哒哒哒哒哒……”有学者认为这是啄木鸟在为取食做适应性的练习。但更新的研究表明,啄木鸟会通过一连串的敲击声来表达某些信息,比如标记领地范围,通过敲击声来告诉附近的其他啄木鸟,这里已经有我存在了,或者用这样的声音吸引异性。
啄木鸟不会脑震荡吗?为了适应在树木上攀爬并啄取树皮下或树洞内的食物,大斑啄木鸟的身体进行了适应性演化。绝大部分啄木鸟的脚是对趾足:第二和第三趾朝前, 第一和第四趾向后,也就是俗称的两趾前两趾后的X型足,并且具有非常锐利的勾爪。这样的构造与形态非常有利于抓握和攀爬树干。特别的脚趾再加上直挺的尾羽作为支持,大斑啄木鸟可以稳定自如地在树干竖直面上移动和取食。
左边可以看到大斑啄木鸟的X型足;右边可以看到啄木鸟留下的小“树洞”。图片:Duncan Usher;Rosser1954 / wikimedia在取食机制方面,大斑啄木鸟也“天赋异禀”。它的嘴巴呈角锥状,适应凿击,狭长的鼻孔可以防止飞溅的碎屑。最厉害的一点在于舌部结构,大斑啄木鸟有一条长达5.5厘米的舌头,舌尖带有锥状的倒刺,在倒刺与唾液的协助下,可以轻松将树木虫眼儿深处的虫子截取出来。
所以,那么长的舌头平时放哪儿呢?绕在头骨上。根据201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绘制的啄木鸟“收舌”示意图。通过特殊的腔室通道,啄木鸟可以把舌头绕在头骨上。图片:Jimfbleak / wikimedia
兽医给欧洲绿啄木鸟(Picus viridis)喂食虫子。可以看到啄木鸟长长的舌头。图片:Storyful / youtube
红腹啄木鸟(Melanerpes carolinus)舌尖部位特写,倒刺非常明显。图片:Chris Kargel
虽然最主要的觅食方式是啄木取食,但实际上大斑啄木鸟的食性非常广泛,食谱上有各种节肢动物、植物种子,甚至还有小型脊椎动物。我曾在野外见过大斑啄木鸟、灰头绿啄木鸟、黑啄木鸟等站在地上挖蚂蚁洞,翻出蚂蚁来吃——如此说来,应该叫“啄地鸟”才对。一只正在啄电线杆的啄木鸟(可能是某种吸汁啄木鸟):“我硬核起来连我自己都怕的。”图片:Pix on Trips / youtube
啄木鸟啄木头的次数、频率、相对力度与加速度都非常大。有研究统计大斑啄木鸟每天可以啄木约1万多次,啄木最大速度约为600cm/s。如此强烈的撞击,为什么它不会得脑震荡呢?高速摄像还原的拍摄于北京灵山的白背啄木鸟啄木头的慢动作,从树杈的晃动可见冲击力之大。图片:Terry Townshend
这与啄木鸟头骨独特的微观结构、成分组成及力学特性有关。大斑啄木鸟的头骨结构中,颅骨密度较高,抵抗压力的强度大,能够承受更大的应力载荷,也就是该硬的地方够硬;颌骨有机质含量较多,有更好的变形性和韧性,可以吸收啄击产生的震动,也就是该软的地方软。一软一硬,使啄木鸟的头骨在硬度与质量上达到完美的平衡,从而适应了高速的撞击。啄木鸟与我们。
在很多宣传中,啄木鸟都被冠以“森林医生”的头衔,从某种角度说有一定的道理。通过对大斑啄木鸟食性的研究,人们发现其中可对树木造成蛀虫病害的昆虫占很大比例。有地方确实利用人工招引的方式,让大斑啄木鸟去减少光肩星天牛的数量,控制其对树木的危害。但我更倾向于把我们与啄木鸟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相安无事的和谐邻居。
以北京为例,除了上述讲到的大斑啄木鸟、白背啄木鸟和蚁鴷外,还有其他几种啄木鸟也会出现在这座城市:在北京大学还居住着灰头绿啄木鸟与星头啄木鸟;在春秋迁徙季,棕腹啄木鸟也会路过北京。拍摄于北京植物园的灰头绿啄木鸟。图片:高大向
它们同其他居留或过路这里的动物们一起,与我们共享这座城市。当我在城市公园听到那些熟悉的“哒哒哒”的啄木声音,我知道我们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