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从笼中逃出的幸运儿

作者: 南川木菠萝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9-06-19

八哥是一种椋鸟科的鸟类,以其翅膀上的白斑和学舌能力闻名。它们原本分布在中国南方,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宠物贸易和放生,八哥已逐渐扩散到北方。八哥的觅食方式独特,利用杠杆原理寻找食物。尽管八哥在北方适应良好,但在台湾,外来八哥的引入却对本地八哥造成了竞争压力。

我第一次见到自由飞翔的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是在泰山脚下,那只鸟一开始在校园的草坪上觅食,有人从旁边经过,它展翅起飞,翅膀下清晰的白斑让我认出了它的身份——八哥。以往见到这种鸟儿,不是在花鸟市场就是在一些店家门口,总之都是在鸟笼里,这只竟然全无束缚,让我不由得有点惊讶。

它飞落到屋顶之后又恢复了一身漆黑的形象,翅膀上的白斑被折叠的飞羽掩盖,“鼻梁”上竖着一撮短短的冠羽,因为黄色的“眼白”(日历娘:实际上是虹膜)较大而黑色的瞳孔细小,眼神给人一种凶恶的感觉。

发现我在盯着它看,这只八哥拍拍翅膀飞走了。当时我以为它只不过是个偶然从笼中逃出的幸运儿,然而八哥的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

八哥是椋[liáng]鸟家族的一员,椋鸟科(Sturnidae)是雀形目的一科,大概包括一百多个物种,其中一些原产于亚洲的物种被称为“八哥(Myna)”,尤其是八哥属(Acridotheres)及近似的一些种类。关于八哥名字的由来,最常见的解释是:因为它们翅膀上的白斑在飞行时形似“八”字,从而得名八哥。但为啥要管一种鸟叫“哥”呢?也许是因为熟悉和亲近吧,就像我们喊快递员“快递小哥”一样。

八哥是杂食性鸟类,喜欢在地面上觅食,主要吃虫子和果实,但发现其他食物也会来者不拒,我曾见过一只八哥飞到干涸的河滩上捡食死去的小鱼,垃圾堆和粪堆也是它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最常见到的景象是一堆堆的八哥落在草地上,边往前行走边低头觅食。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八哥的觅食方式与同样喜欢在草地上觅食的戴胜、乌鸫和麻雀都不一样:戴胜用它那细长的喙在地上戳来戳去;乌鸫(Turdus merula)快走几步就停下观察,发现露头的蚯蚓就冲上前一口叼住;麻雀直接啄食草叶和地面上的食物;而八哥则是将喙插入草丛或泥土中然后张开嘴,这样上喙和下喙就会将草皮或土块的缝隙扩大,借此寻找躲藏起来的虫子。这种利用杠杆原理的觅食方式是椋鸟家族的独门秘技。

传统上认为,八哥属于不迁徙的留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以秦岭-淮河线为分布北限。然而,如今八哥在济水以北的地区也十分常见。打开“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查询一下,今年元旦到六一期间仅在北京就有41笔八哥的观测记录,这还只是上传了的记录而已,对观鸟爱好者来说,八哥属于常见的“菜鸟”,很多时候看到八哥,都会习惯性地将它们当做“背景群演”,不会特意记录下来。

实际上,八哥已经在华北甚至东北部分地区安营扎寨,繁衍生息。

UUID: d399192f-b3d8-496c-a627-c6b78f706f1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6-19_教我“学外语”,你拔我的舌头干什么?.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