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的荒芜死寂令人惧怕,那么谁能帮助我们保护绿意,守住绿意?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守护荒漠的勇士们都有谁?它们是生活在新疆荒漠中的常见植物,为了生存,它们练就了不同于普通植物的特殊生存技巧。
为了在干旱的荒漠中找到水源,它们学会把自己的根系扎进很深很远的土壤;为减少水分的蒸腾,它们会把叶片进化得很小,甚至成刺状;为繁衍后代,它们的花都很小,果实甚至带翅或带钩,一阵风或一只动物,就能帮助它们把“后代”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柽柳——会聚积沙,我们是一大家子,在我国有近20个种,又名红柳,叶片已进化成了鳞片状,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我们很耐盐碱,能在像雪一样白花花的盐碱地上生存。
我们的主根和侧根都很发达,就算风沙肆虐,不断地将我们掩埋,我们也能不断生根,形成庞大错综的根系,像一张坚实的大网,将黄沙紧紧包裹,黄沙愈埋,我愈生长。就这样,形成了巨大的柽柳沙包,最高能达20米,积沙达数千立方米。巨大的沙包不仅让被风吹落的黄沙安了家,还减缓了流动沙漠前进的步伐,让狂傲的沙漠偃旗息鼓。
胡杨——吸盐能手,人们叫我英雄树,因为我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几乎无所不能。
我为了适应环境,可以控制自己叶片的大小。幼年时,我的叶片会很细长,像柳叶一般,待我长大一些,根系能扎进地下吸到水时,叶片就会变大一些。我对付盐碱侵蚀的本领也不一般,即便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我也能把体内过多的盐分,通过树干的裂口和结节顺利排出去。我的家族长期和干旱斗争,还能通过根系繁衍后代,遇到大旱,我的家族会通过水平根萌芽,母体给萌芽幼苗提供水分和养分的方式,支撑家族的繁衍和生长。
沙拐枣——就算被连根吹起也一样存活,我们兄弟姐妹很多,根据果实形态的区别分成了四个组。因为生在干旱的沙漠环境,我们的茎枝长得都是拐来扭去的,因此得名沙拐枣。我们的根系特别发达,和柽柳一样也不怕被沙埋,生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沙埋的速度。而且我的水平根系生命力很顽强,即便风沙把我连根吹起,让我没办法从土壤获取养分和水分,我也能通过和自己相连的沙埋分株存活下来,生长、开花并结果。
梭梭——假死多年 给水即活,我被誉为沙漠中的“侠客”,“行侠仗义”、“ 助人为乐”,因为我的树枝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所以可供食草动物充饥;燃烧时火力旺盛,又是人们在取暖煮食的最佳选择。此外,我的根还能给沙漠人参肉苁蓉提供养分。我还有不同于其他荒漠植物的“根保护”能力。遇到极度干旱时,我会牺牲地上的枝叶,降低碳需求,让自己处于“假死”状态。
我通过调控水、碳的分配,让幼苗坚持“假死”一两个月,成株坚持几年。一旦遇水,哪怕一点点水分,我就能“驱动”根系积累的碳水化合物,给自己提供萌芽的能量。
骆驼刺——个子虽矮小 根却达20余米,我的家族为了适应干旱环境,都进化得很矮小,叶片也进化成了刺状,这样,一来,减少水分蒸腾,还不影响光合作用;二来,还可以保护自己不被多数食草动物吃掉。不过,我个子虽小,耐旱能力却属于豆科草本植物中很出色的。根系能扎进20余米的沙漠深处吸取水分和营养,遇到荒漠中极端干旱的年份,我的水平根系还能萌发出新的植株,以此维持我家族繁衍生长。
矮沙冬青——四季常绿 能在极冷极热环境生存,我是新疆荒漠中极少见的四季常绿植物,也是第三纪孑遗物种(也称作活化石植物,是指那些起源久远的植物)。我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既能在零下30余摄氏度的寒冬生存,也能耐受零上40余摄氏度的高温天气。科研人员说,我这种耐高热、高寒的本领和我的代谢、能量传导和防御反应等都有关系,因此,我现在已经成为理想的研究植物抗寒特性的材料。
我在新疆分布区很小,仅分布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为了保护我们家族,这里已申请建立“新疆乌恰矮沙冬青自然保护区”。
银砂槐——幼苗根系比主干生长快5倍,我是一种生长在沙漠里的槐树,也是优良的固沙植物,在国内仅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霍城县境内。为了在荒漠中生存,我把自己的叶片上进化出一层白色柔毛,就像抹了一层“防晒霜”,可以防止被高温灼伤。为让自己尽快获得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我的地下部分生长通常快于地上部分,尤其是幼苗,它们的地下部分垂直生长会比地上主干生长快5倍!
刺山柑——避免高温 选择夜间开花,我的外形很像缩小版西瓜,所以,人们又叫我野西瓜。因为老鼠喜欢吃我,加上外形像老鼠,我还有一个别名叫老鼠瓜。我属于分布在新疆荒漠和半荒漠地带抗旱植物,具有降低风速、抗击风沙、防止土地风蚀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能在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的极端环境中繁茂生长,还能用自己长长的分枝相互连接,抗击风沙,最后形成一片绿洲。
荒漠植物们静静地在广袤无垠的戈壁和沙漠中繁衍生长,用他们独特的智慧接受着自然极限的挑战,守护与人类共同的家园。如果有一天,你在荒漠里遇见它们,你会看见它们有多么坚韧,你会体会它们的生境多么的残酷,你会感恩它们终其一生、默默地付出。执着一生,坚守荒漠,不畏风沙,桀骜挺立。致抗沙一线的勇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