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正好有机会去云南省德宏芒市,去探访中国真正的精品咖啡种植园。12月正是北京是最寒冷的时候,德宏却温暖如春,阳光灿烂。我对芒市最大感受是这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地方,人们很勤劳繁忙,但又充满信心。合作小伙伴告诉我,很多人每年靠在边境线卖塑料盆就能发家致富。这次考察真的没有让我失望,一下飞机,就被芒市合作伙伴拉到了仓库,扛咖啡豆。这里搬运豆子大都依靠缅甸的工人。
缅甸的小伙子工人性格阳光淳朴,别看浑身精瘦都有膀子好力气。我在一旁默默旁观了一会他们灵巧地卸货和搬运后,被拍着肩膀告知:我们用于实验的豆子因为“量太小”,所以得我们自己搬运。既然都来了,就做好了卖苦力的准备。于是我塌下腰、抓紧口袋,铆足丹田之气把包扛了起来…真够沉的。这时合作伙伴在旁边幽幽地说:“六十公斤一袋。”接着他指着一堆大包画了个圈:“这边都是咱们的,今晚得搬完。
”我从晚8点开始搬,等把小山搬空,已经10点半了。然后我们清点了一下大包的数量,一晚上我搬了三十多包,每包六十多公斤,相当于一晚上我累积搬运了2吨!但是搬一吨只能挣到10块钱,我忙活了一晚上,其实只挣到了一顿面钱......于是我拉着小伙伴一起去嘬了一顿粉。我接下来的行程就是参观位于贡米之乡遮放的种植园和处理厂。因为计划要做的原创咖啡里有一款非常重要的豆子——蜜方就出自该种植园。
遮放种植园山上向下俯瞰解决“3倍工钱也没人来摘豆子”。依照常规的种植技术,一棵咖啡树上成熟的果实往往是黄绿红相间的。这就导致到了豆子采摘的时节,即便我们标3倍的价格也没有人愿意来摘豆子,因为摘蜜方豆子太麻烦,不能一把撸下来,而要一粒一粒捡全红果。而且很多种植区域的坡度大于30度,人必须半蹲着保持低重心才能不摔倒,采收的难度可见一斑。
后来在庄园里实验并推广了特定的梳枝技术,让红果率大幅提升,采收效率显著提高。目前还在研制一种更高级的采收黑科技,如果成功了就能让成熟咖啡豆在采摘时自动掉落,不用人动手!等搞出来跟大家分享。庄园采用生态种植。通过间种等技术,将咖啡树混种木瓜,桔子树,菠萝等等。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增加土壤肥沃性,减少病虫害风险,利用生物防治减少不必要的农药使用等等。
外层的高大的橡胶树还可以给咖啡进行遮阴,给咖啡更长的生长时间沉积更多的营养物质。山地里的这些作物就像农人的冰箱,想吃什么直接采收回就是一顿饭。靠山吃山就是这样的自然天成。咖啡果脱下来的果皮含糖量很高,但一般是被丢弃的。在咱庄园里,果皮基本上是两个下场,一个是被用来酿咖啡果酒,一个是进行沃堆后拉回山上作为肥料肥沃土壤。
从山上下来,在台湾酒厂当了一辈子酿酒师退休后来到庄园并觉得这里像世外桃源于是安顿在这里了的蔡老师请我们喝了一壶他刚刚酿成的咖啡果子酒,从外观上看,非常类似于米酒,但尝起来的口感却有点像葡萄酒——毕竟都是果酒。特殊的蜜处理。咖啡的果皮中含糖的果胶,在水洗池中与甜酒曲发酵出特殊的风味,这样的处理工艺可以让咖啡豆带有甘甜味,因此我们称之为“蜜方”。与众不同的晾晒大棚。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咖啡豆晾晒都是露天进行的。但我们的庄园却斥巨资修建了封闭的晾晒大棚。晒棚在避免落灰的同时,可以做到控温、四边开窗,可以控制气流,同时其大棚顶端材料的透光性又可以保证豆子经受均匀晾晒。免受雨水的污染。短暂的休憩后,我们进到了实验室。实验室是我们用于做产品研发的地方。在这里,被挑选出来的品种豆会根据设计进行研磨、烘焙,进行小批量的测试。测试除了豆子品种外,还有不同烘焙曲线。
烘焙曲线我们可以看做是厨子做饭,我们到底是浅烘焙保留更多食物原味,还是深烘焙让更多的焦糖化与干馏反应参与形成复杂的苦甜。是大火爆炒,还是小火咕嘟,而不同的烘焙曲线来自于食材的特性(生豆),以及我们想要它展现邻家小妹的一面还是贵妇名媛的一面。烘焙曲线的记录就来自于我们要捕捉那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并且大量复制美好的味道。而我希望我们做的果壳原创咖啡里,充满这这样精挑细选的美味。
在连着上山下厂扛大包,马不停蹄地连轴转了一周后,我在下午五点,开晚饭前的半小时,坐在草地上,望着一汪河水,独自享用了一杯咖啡。很难想象此刻我手中这只简陋的杯子里晃荡着改变人类文明和历史的重要饮品,很难想象这样苦涩却风味醇厚的饮料,竟能在很长时期内,搏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并时常与浪漫、理性、文明等词汇相连。真神奇。这时的阳光已经西斜,我静静的坐在草地上,空气中充斥着咖啡的甜香。
我想起小时候童话书里的一句结尾“他的四肢是疲惫的,他的心灵是富足的。”以上文字,来自我去年冬天扛大包后匆匆写下的笔记。回来后经过半年马不停蹄的团队讨论、耗尽心血反复打磨,终于推出了一款果壳原创咖啡。我们想让大家亲自感受到:咖啡不止是空洞洞的苦水,还可以包含草莓、红酒、面包、巧克力等丰富、多层次的味道。我们的愿景是:不但带你领略高性价比的世界精品咖啡,而且和你一起喝懂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