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知的偶像剧里总少不了“丑女大变身”的情节:“丑女”主角刚出场时总是被欺负,遇到帅气多金的男主角后被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了人人艳羡的美女,并赢得了真爱。这样的情节广受欢迎,经久不衰,我们的社会甚至为此创造出了一个词汇叫做“逆袭”。然而,这到底真的是逆袭还是在悖论的梦境里转圈圈呢?
大众喜闻乐见的同时,其实忽略了这一类型电视剧背后的潜台词:外表代表了一切,只要外表改变了,一切都变了;丑,活该被欺负——似乎女人除了变美以外就没有其他可以在社会上容身的方式了。那丑又是由谁定义的?真的有丑这回事儿吗?长得丑就活该被欺负吗?我想,是时候来谈一谈“丑女霸凌”这个问题了。
丑是原罪?可能你很幸运,不了解丑女会遭受何种对待,觉得丑女霸凌无非就是言语上的“嘲笑”。
虽说举我自己的例子真的是很难受的事,但我还是想让大家知道,丑女羞辱绝对不是“人身攻击”四个字就可以概括的。我因为胖,从小就被人捉弄。小学的时候,有男同学恐吓我让我吃粉笔,要把我先奸后杀;中餐时间女同学把我的便当盒藏起来;放学后有同学在校外对我跟踪骚扰。中学时学校体检,男生会在我称体重时围观然后哄堂大笑。大学时的男同学对我的态度非常差,不管我说什么都要反对、出言嘲笑,还会为了讨众人开心当众羞辱我。
除了我的亲身经历,也有网友曾给我留言,提到自己作为“丑女”,除了被典型的言语羞辱外,还在过马路时遇到有人故意对着她骑车过去,或者是曾经被球砸头砸脸、被泼水泼沙子、被威胁去死;甚至还有被当众脱裤子、推入水池,而且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制止。可见,丑女被霸凌不只是在于口头的人身攻击,还往往伴随着各种肢体攻击和语言暴力,会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更进一步的是,美丑在各种讨论中不光关乎外表,还被赋予了道德价值。
“丑”这一点往往还跟笨、脏、懒、花痴、坏心眼、没有自知之明等联系在一起,使得丑女不止外表被羞辱,整个人由里到外都被丑化、低智化。
这些霸凌和羞辱不止危害到受害者的人格发展,还会影响受害者建立正常的两性关系。但是,真的有“丑”这回事儿吗?在东亚地区,所谓的丑女形象通常是:长得胖,皮肤黑,眼睛小,有皱纹等等。我没有诋毁任何人的意思,你也完全可以不同意我对丑女形象的描述。
我无意给美、丑下定义,我想讨论的是美、丑是如何被定义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女性主义学者们对大众媒体所展示的女性刻板形象进行了批评和反思。女性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Laura Mulvey)在她的著作《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提出,大多数受欢迎的好莱坞电影中女性是被凝视的客体,异性恋男性是主要观众,即凝视的主体。所谓的丑女与其说是真的丑,不如说是因为不符合男性凝视中的性别框架才被叫做丑女。
而男性凝视中的美丽女性形象是十分狭隘的。比如说好莱坞电影里的美女,通常是有着窈窕身材的性感女郎形象。在中国,满足男性期待的女性大多逃不开瘦、长发、皮肤白皙、大眼睛双眼皮这些特点。我们受“男性凝视(male gaze)”的影响之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男性观看女性,而是整个社会从男性的角度去评判女性。
英国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学历、社会经验等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起一般体重的女性,肥胖女性获得的工作机会更少且工资更低——她们更容易从事保姆、护理之类的体力劳动,超过标准体重6公斤就会比其他女性每年少赚9000美元,特别肥胖的每年少赚19000美元。但是,肥胖男性和一般男性的职场待遇差不多,收入也差不多。同样都是肥胖的人群,为什么职场上对于肥胖女性的歧视要比对肥胖男性严重得多?
正是因为整个社会在评断男性的时候,往往还是会倾向了解男性的能力,他们的外表反而不是那么容易被注意到的事情;相反,女性做为一个审美客体,在父权社会的观念里,她们不只要有匹配的能力,还需要有相当的颜值才能胜任某个工作。女性自己也会用男性视角审视自身以及其他女性。约翰·伯格(John Berger)是最早提出“男性凝视”的西方学者之一,他在《观看之道》中写道:“男人注视女人。女人看自己被男人注视。
这不仅决定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大部分关系,同时也影响了女人与自己的关系。女人的内在审视者是男性:被审视者是女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时候不只是男性会对女性的外表评头论足,女性自己也会对自身以及其他女性的外表过于苛刻。而且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容易为自己的身材和相貌而感到烦恼和焦虑。
在法国学者米歇尔·福柯看来,“凝视”象征着一种权力关系,一种隐形的暴力。
很少有人意识到丑女被羞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审美问题,而是当整个社会价值观都是以男性凝视为出发点进行构建时,这个社会是如何以男性的语境去攻击他们不喜欢的任何人和事物。看客作为凝视的主体,被展示的人作为凝视的客体,两者的关系隐含着一种实际的不平等。所以说,丑女被霸凌的问题是性别问题而不是审美问题,因为美丑并不是由女性自己定义的。如果审美的标准从来不是长在女人身上,那么女人追求的“美”究竟是满足谁的追求?
我没有长成这样的权利吗?奇怪的是,每当丑女被霸凌,很少有人会谴责施暴者,反而是被霸凌的一方经常被要求要自信、要阳光。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每个女孩都要自信地认为自己很美”,但这其实是忽略了来自整体大社会的暴力。如果整个社会一直打击丑女甚至暴力攻击迫害,又矛盾地盲目地要求丑女有自信,请问她们到底要怎么由衷地对自己有自信呢?
即使有小部分不符合性别框架的女性可以做到不理会外界的干扰,也不能改变整个群体被霸凌的问题。也有人会说,丑女因为外貌丑被霸凌,那不是变漂亮变美就没事了?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回应反映了一个不公平的现实,就是如果一个人要得到尊重,必须先符合性别框架。这和少数民族因为种族问题被差别对待,以及性少数群体因为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性倾向被歧视的道理是一样的,难道种族和性倾向也要被强行“修正”吗?
要解决丑女被霸凌的问题,我想我们首先要思考的可能不是“啊你这么丑为什么不想办法变漂亮?”,而是“我长这样难道我没有维持我这样形态的权利吗?”——要改变长久以来的性别框架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如果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一步步地减少丑女被霸凌、被歧视,我觉得你我都能做到。
有很多时候,旁观者的冷漠助长了加害者的气焰,使得他们更为猖獗。作为旁观者的大家能不能更积极的帮助弱势群体一把?
具体而言,如果你能够接纳更多不同的女性形象,不以外貌的美丑作为衡量道德的标准,就已经迈出了平权的一大步。另外,鼓励各种体型的服装产业;接纳不同样貌的人群进入自己的社群;职场招募新人时不以外貌为基准而尽量发掘每个人的价值;影视作品尽可能多地塑造不同样貌的角色等等,都有助于开拓社会形象的多元化。不要认为霸凌只针对女性。我们在改变丑女霸凌的文化的同时,也是在帮助男性开拓更多元化的社会形象。
虽然社会对男性的外貌要求不如对女性的那样苛刻,但是不符合社会框架的男性――例如过胖的男性或是被指责不够阳刚的男性,也容易为自己的外貌和身材感到烦恼。因此,当我们在谈论丑女霸凌以及如何改变这种霸凌文化时,最终还是要从最根本的地方自省自己是如何对待与自己不一样的群体的。如果你能意会“没有高下,只有不同”这句话,那么破除丑女歧视对你来说应该并非难事。就如同男人看待女人;白人看待黑人;性多数看待性少数。
没有那么多困难的坎,只有愿不愿意改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