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等等,“五味”不是这样啊

作者: 李子,Isa,游识猷,和谐大巴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9-06-08

本文讨论了高考作文题中关于“味道”的误解,特别是“辣”作为一种痛觉而非味觉的现象。文章还深入探讨了人类味觉的五种公认类型,以及关于“第六味”的多种候选者,包括脂肪味、淀粉味等,揭示了味觉科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是这么一道关于“味道”的题:2019江苏高考作文题。图片:人民日报。可能常看果壳的你们,也已经发现了这个大bug:辣,不是一种味道。辣椒带给我们的,实际上不是味觉,而是一种刺痛、灼烧的感觉。辣椒素作用于嘴里的痛感神经通路,产生的灼热感会让大脑产生一种机体受伤的错觉,并开始释放人体自身的止痛物质——内啡肽。所以,吃辣是一种“刺激”的体验,甚至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

顺便说,解辣的正确方法是乳制品,奶里面的酪蛋白能够结合辣椒素,从而减少对口腔的刺激。

辣椒虽然不是五味之一,但它的确可以让人们觉得食物更美味。辣椒能刺激口腔黏膜,增加唾液分泌及淀粉酶的活性。在潮湿炎热的地方,人们常常会食欲不振,辣椒则能起到刺激、开胃的作用。辣椒素对蜡样芽胞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所以也备受潮湿地区的青睐——在食物储存手段并不到位的过去,能杀菌也是非常重要的特质啊。

真正的第五味:鲜。目前,研究界公认的人类味觉只有五种:甜味通常代表食物富含能量;咸味使人能够摄入适量的电解质而保持体内的水盐平衡;酸味和苦味提示了具有毒性或潜在有害的化学物质;鲜味代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更准确地说,鲜味来自蛋白质分解后形成的氨基酸的味道。人类能尝出谷氨酸单钠(即味精)和天冬氨酸的特殊味道,这种味道就是氨基酸味,人类称之为鲜味。

第六味之争。在上述五种得到公认的味道之外,“第六味”大概有一二三四五名候选者:脂肪味、淀粉味等。脂肪味被发现之后,它与营养、肥胖也建立了新的联系。长期高脂肪饮食,容易导致“脂肪味儿”的主要味觉接受器CD36减少,而它恰恰能够让人们对脂肪产生满足感。换句话说,CD36的减少让人们对脂肪变得“反应迟钝”,吃得就会越来越多。

淀粉味则是另一种候选者。

传统味觉理论认为,人尝不出淀粉等多糖的滋味,必须依靠唾液淀粉酶,我们吃米吃面时,它们才能尝出在淀粉酶催化下分解出来的小分子糖甜味。但是有人不相信:无论是米面还是杂粮,都富含淀粉这样的“复合碳水化合物”;比起会让血糖急升的甜食,这些复合碳水化合物能平稳和缓地为我们提供能量。这么重要的东西,人类居然尝不出来?

他们用实验证明,如果事先抑制了唾液淀粉酶,那被试者就分不清多糖溶液和清水,但是还是能尝出单糖、寡糖溶液都和清水不同。再抑制甜味感受器,那实验者也不能靠甜味区分糖水和清水了,但他们却依然明确地分辨出了混在其中的寡糖水溶液——这说明,人确实可以尝出寡糖,而且用的不是甜味感受器。

除此之外,“第六味”还有其他许多竞争者。另外还有“浓郁味”(Kokumi)——据说这是吃过奶酪、牛奶后那种持久的余味,由,钙、钾、谷胱甘肽和组氨酸引起。还有人认为钙和镁也有味道。更有人提出“涩味”,认为舌上奇异的粗粝感也是一种味觉。

UUID: 196d4fc5-b7cc-4918-b58b-f7fd9d775bf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6-08_高考作文: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等等,“五味”不是这样啊.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