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考取大学的学生就没有前途了吗?

作者: 谷小容

来源: pixabay.com

发布日期: 2019-06-08

本文探讨了职业教育对未考取大学学生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和跨国数据分析,指出职业教育能提升就业率和技能竞争力,尽管其职业声望低于大学毕业生。文章还讨论了职业教育的两种模式及其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没有考取大学的学生就没有前途了吗?事实上并非如此。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都未被大学录取,相对于普通高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并提升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竞争力。不过,如果与大学毕业生相比,职业教育出来的毕业生,其职业声望依然远远低于大学毕业生。

本文通过评述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Yossi Shavit和德国曼海姆大学社会学教授 Walter Müller 的一项跨国比较研究,为探讨教育与社会流动性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职业教育通往何方:一项跨国比较研究。目前,关于职业教育与社会分层的研究通常采取两个视角。第一种,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无论是职业还是学术性质的教育,都能提高经济效益和个人就业前景。

与未经训练的工人相比,职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及工资议价方面都占据优势,因此,职业教育可以给毕业生带来稳定的职业生涯,即安全网效应。第二种,借鉴阶级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分流是代际不平等再生产的重要机制,阻碍了职校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即分流效应。

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关于职业教育制度,Shavit 和 Müller总结出资质导向型和组织导向型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以德国为例,实行“双元制”,即将公司学徒制和职校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培训年轻工人。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基础课程;同时作为企业的预备员工,参加由国家、企业和行业工会共同制定的培训计划,学习并实践工作所需技能。这种模式培养出高度标准化的技术工人。他们有明确的职业身份,因此不同职业之间流动性较低,但标准化的职业资质让他们可以轻易跳槽到其他公司的类似岗位。

第二种模式,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学校而非企业。由于与企业的链接不够,这种模式无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徒经验,可能不利于他们迅速适应劳动力市场。从用人企业的角度来看,他们要花成本培训工人,一旦培训好,要想方设法稳住技术工人。

对于中国的启示。从个人发展来看,接受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会有何影响?从宏观层面看,职业教育能否提升社会流动性?这一研究为探讨中国的教育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首先,中职毕业生在就业率和劳动技能方面胜过普通高中毕业生,虽然在职业声望方面逊于大学毕业生。从个人和家庭决策角度来说,一味扎进学术教育的道路,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最优选择,更不是唯一选择。相反,如果依照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职业教育项目,就业前景也很可观。从宏观层面看,职业教育为毕业生提供比较可靠的职业发展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社会流动。

当然,在发展职业教育专业性的同时,如果能使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间的分层性降低,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会流动性。

UUID: f69d367a-b5ee-4770-afc4-285f8d2a49c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6-08_没有考取大学的学生就没有前途了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