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槐庶尺蛾/槐尺蛾这个名字,或许大家会觉得十分陌生,但如果说起它的俗名“吊死鬼”,很多人就恍然大悟了。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学校操场旁的小花园种着几株两人高的刺槐,每年春夏之交,刺槐会结出满树洁白的小花,傍晚放学的时候,和煦的春风裹挟着甜橘味醉人的刺槐花香扑在脸上,夕阳的余辉洒落在洁白的花瓣上,年少的我会搬着小凳子坐在门卫室旁,一边痴痴地看着一边等着外婆来接我回家。
不过对于班上的女同学来说,刺槐或许就是童年阴影一般的存在了——刺槐树上经常会有许多的“吊死鬼”,这些小蠕虫一旦受惊就会从树上落下,连着一根长长的丝线吊在半空中,有时甚至还会旋转扭动。淘气的男生们则十分热衷于趁女生们走近刺槐树的时候猛踹一脚树干,然后哈哈大笑地跑开,留下女生们在原地被吓得尖叫。
转眼十载光阴,当年的男生女生们早已成年,而“吊死鬼”的闹剧也随着校园改造砍掉刺槐改种香樟而仅存于童年回忆当中。
吊死鬼其实是个胆小鬼。事实上“吊死鬼”并不特指某一种昆虫,而是泛指鳞翅目尺蛾科的幼虫,因为其具有受惊后从树上吐丝下垂和食物匮乏时会吐丝借助风力转移到附近其他植物的习性故而得此诨号。除了今天的主角槐尺蛾外,常见的还有茶尺蛾、枣尺蛾、桑尺蛾等。
槐尺蛾是一种常见的园林害虫,因其幼虫喜食槐树树叶且危害较大而得名。国内广泛分布于河北、北京、山东、浙江等地,随着国槐和刺槐等城市绿化植物的推广,槐尺蛾的分布也在进一步扩大。每年的四月中旬开始都是各地槐尺蛾羽化的高峰期,成虫多于傍晚时羽化,羽化隔一昼夜即可进行交尾。由于其飞行能力不强,白天的时候成虫大多静伏于叶背、树干、杂草丛或墙角处,受惊时会进行短距离飞行。
到了傍晚成虫们便纷纷出来进行交尾繁殖等活动。和印象里飞蛾扑火的趋光性不同,槐尺蛾的趋光性稍弱,交尾场所也多是避光阴暗处,一遇亮光等惊扰,即迅速分开,交尾之后成虫立即在槐树嫩稍或叶片等处产卵。和小时候饲养的家蚕一样,槐尺蛾的成虫寿命也很短,且依气温而异,雄虫为2.5~19天,雌虫为2.5~17天。
如果说前四龄的幼虫对槐树而言是小恶魔,那五龄幼虫可谓是魔鬼撒旦了。在前四个阶段里,幼虫通常只有夜间出来取食,食量有限,而五龄幼虫则是不分昼夜的暴饮暴食,这一阶段的食量可占整个幼虫周期食量的90%,平均每条取食量接近一平米,故而过去时常有行道树被它“剃光头”的报道。
由于槐尺蛾对城市园林景观危害巨大,而传统的化学防治又有诸如误杀其他昆虫、效果不佳等弊端,故而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槐尺蛾在自然环境下的各类克星身上,进而研究出了三种类型的生物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