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烟草与肺脏健康”。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为什么要警惕电子烟。
吸烟有害健康。烟丝燃烧产生的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众多有害物质会大大增加人们罹患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80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约100万人死于二手烟危害。这些烟草引发的死亡病例中超过80%来自于中低收入国家。与此一致的是,全球烟民超80%也来自中低收入国家。
为降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WHO于2003年制定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WHO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WHO FCTC)。该公约指出,“预防烟草烟雾危害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立法实现公共场所全面无烟。” 截止到2016年,全球已有55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家层面立法控烟,覆盖人口超过15亿。
从全球来看,15岁以上人群烟民比例已从2007年的23.5%下降至2015年的20.7%。不过,中国烟民的比例明显高于全球水平。据统计,中国2015年的烟民比例为26.3%,预计到2025年降低到24.3%。而按照WHO的计划,中国烟民比例在2025年应降至19.1%。
电子烟成为控烟新挑战。传统香烟的危害主要来自烟草烟雾中的焦油、一氧化碳、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香烟成瘾主要是因为尼古丁。
为了“趋利避害”,电子烟应运而生。电子烟主要由烟油(含尼古丁、香精、溶剂丙二醇等)、加热系统、电源和过滤嘴四部分组成,通过加热雾化产生具有特定气味的气溶胶供烟民使用。电子烟往往外形设计精美,且由于没有燃烧烟丝的过程,商家常以“去焦油,身体无负担”、“无一氧化碳”、“无重金属”、“替代真烟”等营销口号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购买。
没有证据表明电子烟有利于戒烟。
2019年2月,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教授Dunja Przulj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文章称,相比于尼古丁替代疗法(尼古丁贴剂、口胶剂、喷鼻剂、吸入剂等),电子烟能更好地帮助烟民戒烟。该研究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广泛讨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Mark A. Gottlieb更关注电子烟中尼古丁的含量。
他表示,电子烟生产商应该按照FDA的要求进行设计(降低尼古丁含量),产品定位应该是治疗尼古丁成瘾,而非娱乐消遣。
电子烟同样对健康有害。电子烟中的尼古丁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可造成尼古丁成瘾、精神紊乱、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能力下降等后果。同时,电子烟使用还可能会促成青少年对其他烟草类产品、酒精、毒品等上瘾。另外,电子烟雾化产生的气溶胶中所含的丙二醇、芳香剂(例如二乙酰)、致癌化学分子和毒性物质(例如苯)以及超微颗粒(有甲醛成分)等对人体健康均有潜在威胁。
电子烟是否需要监管?
鉴于电子烟的危害,WHO建议各国制定相关政策对电子烟类产品进行管理。2016年,FDA将电子烟纳入烟草类产品管理清单,管理范围包括电子烟及其主要零部件的生产、进口、包装、标识、广告、促销和批发零售等,并严禁向18岁以下青少年兜售电子烟。美国卫生总署也建议成年人采取行动降低青少年受到的电子烟危害。我国是电子烟的发明国和生产大国,但我国对电子烟的监管仍处于空白期。
总之,从传统卷烟到电子烟,烟草烟雾对人体的危害并没有彻底消失,控制烟草仍将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