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觉得跟“不熟”的人无话可说,有时候他们还挺管用!这是一篇讲“弱关系”的文章。英语里的 casual friendship 类似于汉语语境里面的“熟人”,指的是并非自己的核心亲朋好友或者同事,是所谓“点头之交”(或者社交网络上的“点赞之交”)。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是基于美国、或者更广意义上的西方文化里的人际关系,并不一定适用于国内,或者适用于每个人。
人人都有处理自己社交关系的方式,选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并不是说教,而是启发大家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5年,我被裁员了。作为一个合格的“千禧一代”,我告诉人们这个消息的方式是:发在了自己的社交网络上。我抱着这样一丝希望:或许,某个在我社交圈子边缘的人能帮我指出一个潜在的机会。让我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招居然有用。在我公开求职不久后,一位朋友的朋友给我发了条私信,告诉我她所在的部门在招人。三轮面试后,这位泛泛之交成了我的上司(而她现在成了我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弱关系是什么?有什么用?
你身边或许还有很多这样“脸熟”的人。想想接送小孩时在学校的接送点看到的家长们,你常去的酒吧最喜欢的调酒师,遛狗时公园里其他的狗的主人。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将这些与自己没有太多利害关系的熟人,称为“弱关系”(weak ties,又可以译作“弱联结”“弱纽带”)。
格兰诺维特博士的研究表明,这些关系不仅能影响我们的就业前景,还能帮助我们与其他社会群体建立更紧密的连接,从而对我们生活状态产生积极影响。其他相关的研究也表明,弱关系里的人可以提供信息或者建议(我通过弱关系找到了我的会计师),还能让我们更富有同理心,也能让我们感到不那么孤独。
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弱关系越多(邻居、社区咖啡馆里的咖啡师、动感单车课上的同学等等),他们的幸福感就越高。
研究人员发现,维持一个由“脸熟”之人组成的社交网络,也会增加人们的群体归属感。弱关系也能带来归属感。毕竟,渴望归属到社会群体中、形成社会依恋,和食物、睡眠、安全感一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然而,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我们到了25岁之后,朋友的数量就会达到顶峰并开始逐渐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优先事项,从下班后的保龄球联赛变为接小孩放学,参与社交活动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依然保持一定程度的社会参与,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十分重要。
埃塞克斯大学心理学高级讲师吉莉安·桑德斯特仑(Gillian Sandstrom)在研究社会互动时发现,维持一个由弱关系组成的社交网络,能让我们更能融入集体,尤其是在搬离家人和亲密的朋友之后,或者是在失去爱人之后。桑德斯特仑博士说:“我们很多人认为,与不那么亲密的人进行社交互动是浪费时间,它们不可能有什么意义。
我们专注于接下来要做的事,不会停下来花时间来享受当下。”不过,研究已经表明,每天花几分钟与我们经常看到的人聊天,或者加入一个群体——比如运动团队或同好聚会——可以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满意度。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行为科学教授尼可拉斯·艾普利(Nicholas Epley)认为,你与熟人相聚的地点也很重要。像酒吧、公司聚会团建这样的场所,会促使我们与自己社交圈子外围的人交往。
然而,治疗师、友谊专家米莉安·基尔迈尔(Miriam Kirmayer)则认为,在我们经常出现的地方培养弱关系,例如家附近的小吃店,或家长联谊会,也能让我们创建有价值的小型社交网络。“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拥有朋友,或者脸熟的泛泛之交,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意义,”她说,“我们在工作中有一个谈论工作项目的同事,或有一个一起遛狗的朋友。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些不同的人,有助于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
而在这些弱关系或者“熟人”经常出现的场景以外见到他们,则更有助于将这些弱关系提升为真正的友谊(比如,你在孩子的家长会上见到了同一个健身房的人)。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平均在共同度过30个小时后会成为朋友。虽然在家长会上和健身房的那位同仁聊20分钟,要比30小时短得多,但这样的聊天会让你们更亲近、挖掘出更多共同点。
堪萨斯大学传播学副教授杰弗里·霍尔(Jeffrey Hall)说,如果我们与这些弱关系们的谈话有意义,那么我们从中得到的满足感,是可以和与密友交谈一样。“人们倾向于把当天最有意义的互动留给最亲密的伙伴吗,这自然是对的,”霍尔博士说,“但是,如果人们能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行动、并通过这个过程与不熟的人建立起紧密的关系,他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感觉良好。”
弱关系的“意义”很多,且不亚于真朋友。
在生活中有几个泛泛之交,可以将我们与更多的人联系起来,这对于求职者来说是个好消息。桑德斯特仑博士说,即使我们的密友想帮我们找工作,通常也是通过弱关系来拓宽求职环境(比如,我的密友知道一个谁谁,在哪哪工作)。“和我们关系密切的人,知道的事情往往和我们是一样的,并不会有效拓宽我们的信息渠道,”桑德斯特仑博士说,“所以,在不熟的人身上,我们能学到更多我们不了解的事情。”
艾普利博士还认为,定期与那些和我们有不同经历的人打交道,可以让我们更加关心他人的处境,这反过来会令我们建立起同理心。也正如研究显示的那样,更有同理心的人更容易被同龄人作为寻求安慰的对象(或许也能建立起更多关系,乃至友情)。但是,我们并不一定天生就喜欢有意义的偶然相遇。
在艾普利博士的研究中,他发现,人们虽然喜欢在上下班通勤途中与陌生人交谈,但他们不太可能会主动这样做,因为他们相信沉默的旅途更让人愉快,或假设对方对聊天没有兴趣。
尽管如此,不熟的朋友确实可以给你提供很多东西。而且,发现生活中脸熟之人的令人吃惊的另一面——如发现你的邻居是一位优秀的舞蹈家——能为你的这一天增添一些质感。“给生活增添趣味是件好事。” 桑德斯特仑博士说。所以,不要把这些短暂的社交互动当成可有可无、甚至是社交负担,相反,培养弱关系的确可以给你带来不少收益。所以,当你下次外出看到一张友善的脸时,可以试着跟对方寒暄一番啦。
如果你对培养弱关系有兴趣,以下几条建议能让你更好地从这些关系中获益。1,不要有太多顾虑,要允许自己与眼熟的人聊上几句。桑德斯特仑博士让她研究的参与者每周与一个新的人交谈。“我认为,人们需要觉得这样的交谈是能接受的,”她说,“当你允许人们交谈,而且他们接受交谈时,他们会很享受交谈。”2,改变你的态度。研究表明,与陌生人交谈是愉快的,让我们感到内心充实,因此,当出租车司机开始跟你聊天时,你也不需抱怨。
调整你对这些谈话的期待,明白你和对方都能从中收获喜悦,你会从一开始就更愿意进行交谈。3,有的人精于与不熟的人侃侃而谈,不如模仿他们的行为。在桑德斯特仑博士的成长过程中,她看着她父亲与他接触过的几乎每个人都能聊上两句。在她成人后,她也养成了与泛泛之交聊天的习惯。你有那种和酒吧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搭上几句的朋友吗?观察他们:他们是怎样发起谈话的?他们问什么问题?他们回避哪些话题?4,让交谈有意义。
霍尔博士说,如果你的目标是让这些弱关系进化成更为重要的关系,那么谈话的质量就很重要。“当我们与某人有连接的感觉时,我们试着加深友谊的行动,会使成为朋友的过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