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多人一样,我对健康记录仪也很感兴趣,一上市就买了一部。它真好玩。你看,我一天走了两万步(到另一个城市旅游了)!本周有两晚上的睡眠没被打断,一共步行了34千米!数字使人着迷,这份着迷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量化自我”的现象,为什么人们喜欢度量自己的方方面面。如今,只要你有一只智能手表,或者一部手机,就能追踪自己的各项指标,包括心率、睡眠模式、一天的步数甚至心律失常。
在跑步、游泳或骑车时,人们也能测量自己的步速、完成的距离、燃烧的卡路里或所有锻炼的时长。在翻领上夹一只夹子,就能监测你晒到的阳光。对那些已经厌倦提醒孩子“站端正”的家长,也有了一项十分暖心的技术,让孩子戴上一种设备,只要驼背超过一定的时长,就会发出嗡嗡声!你可以通过“游戏化”(gamification)来增加乐趣 :设定好每天或每周的目标,只要达到目标,程序就会给你颁发奖章,播放庆祝的音乐。
你还可以上传自己的数据,与他人分享――要不再来一场友谊赛。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开展了职场健康计划,只要员工使用这类追踪设备,并达到一定的目标,公司就会为他们颁发奖励,或者让他们打折购买健康保险。可惜的是,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研究显示,让随机分配的受试者戴上追踪器后,与不戴的受试者在健康状况方面并没什么不同。关于职场健康计划的研究同样不乐观 :曾经有研究认为这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支出。
但是,设计更完善的新研究却显示,长期来看并没什么效果。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实,这很有可能才是正常现象。对新疗法或新设备的早期研究往往是观察式的,也往往发生在主动采取特定行动(如吃健康食物和定期锻炼)的人和其他人之间。但这会产生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因为受试者都是自行选择加入某个组别的,只有通过真正的随机实验才能纠正这个问题。那么到底该不该买这样的设备呢?
有一个问题值得担忧,这些设备会追踪你的位置,许多还会记录你的位置。相关记录还有可能用于法庭审理。在一起案件中,被害人的心率突然升高,然后骤然停止。虽然嫌疑犯声称自己在被害人死亡前就离开了,但数据却显示当时他就在身边。能侦破谋杀案确实很好,但也很容易出现保险公司或雇主强求你每天完成一定的步数,或在决策中使用你的健康数据的情况。刚购买追踪器时,我每天都在努力达成一万步的目标。
当连续十多天都能达成目标时,我感到非常满足。这叫“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源自芝加哥一家生产继电器的“霍桑工厂”。在工厂中开展的一项试验显示,当灯光变亮,生产率就会上升。其实在灯光变暗时效率也会上升。只要环境发生变化(无论任何变化),再配合被人观察的感觉,被观察的人就会出现警觉从而改善行为。但这个效应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新奇感最终会消失,我们也会恢复原来的行为模式。
了解这些数字会有不利影响吗?可能会。当试验结束,奖励消失后,曾经佩戴追踪器并得到经济奖励的员工,会比从未得到奖励的员工表现得更差。外部奖励似乎“挤掉”了内部动机,而一旦内部动机消失,就很难找回来。在购买一年以后,我的手腕追踪器就坏了,但我并不准备再买一只。反正用到第4个月时,我已经能比较准确地估算自己一天的步数或睡眠的时间了。
在那之后,我从另外一些朋友那里得到了启发,他们认为锻炼也要配合适宜的环境,比如生活在方便步行的城市,就比一直呆在郊区更容易得到锻炼。因此,我不仅给办公室搭配了一套跑步机办公桌,还在家里放了一台椭圆机,几乎每次看电视时,我都会锻炼一下。老实说,我现在白天不运动两下都觉得烦躁,这似乎已经成为我走上踏板的最佳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