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的大角,其实是自备的餐具

作者: 翼狼Elang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9-05-24

本文介绍了驯鹿的独特特征,如其大角的功能和消化地衣的能力,以及它们在北极圈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文章也提到了驯鹿面临的生存威胁,如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驯鹿的大角,其实是自备的餐具。为圣诞老人拉车的驯鹿被误认为是麋鹿,其实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因为麋鹿属于鹿科鹿亚科麋鹿属,是中国特有的鹿科动物,和圣诞老人生活的北极圈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驯鹿,则是鹿科空齿鹿亚科驯鹿属的动物,它们遍布北极圈,显然更容易和圣诞老人产生交集。

驯鹿的外貌算不上十分特别,体型算中等,如果再加上艺术化的处理,就更容易被与其它鹿科动物混淆。但要说驯鹿完全没有特点,那倒也不是,只是它们的“与众不同之处”显得有些内敛而已。最直观的便是驯鹿脖子上那圈明显的“白色围脖”;而且不管雄性还是雌性,驯鹿都长着非常漂亮的鹿角。

驯鹿的鹿角呈珊瑚状,向两侧伸展的幅度比较大,有些个体两侧角尖端的连线,甚至可能比自身的体长还要长。它们的角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角向前和向后的分叉在形状上是有区别的。从基部的第一个分叉开始,向前延展的分支较短而扁平,形成铲子一般的形状,而向后延展的分支则会生长成树杈状。

为什么驯鹿的角会长成这么奇怪的、不对称的形状呢?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介绍一下驯鹿另外一个真正特殊的能力了——它们是少有的能消化地衣的哺乳动物之一。虽然地衣长得很像植物(杂草),但实际上它们是一种共生体——当两种真菌和一种藻类的正确组合在岩石或树皮上相遇,地衣便形成了。

一般的草食动物消化道中,那些可以分解利用植物纤维素的菌群拿地衣可以说是毫无办法。驯鹿却是一个例外,其消化道中含含有能够消化利用地衣的菌群,因此它们能够充分利用地衣含有的营养物质。所以,在地表植物极其匮乏、持续时间长达半年的北极圈凛冬,驯鹿能够靠着冻土、岩层上生长的地衣来度日。

驯鹿无论雄雌都长着大角,但和其他许多长角的动物相比,它们似乎不太热衷抵角互搏。驯鹿之间要“角力”分个高低时,有时会显得特别温和——两方靠近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谁就赢了……不知道这是因为驯鹿姑娘们也长着能够与少年们一拼高低的大角,还是因为北极圈严酷的环境,使得驯鹿宁可把更多的能量用在觅食而不是争斗上。总之,驯鹿真可以算得上是大中型有角动物中罕见的“和平主义者”了。

由于驯鹿有着这么多作用,在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的极地圈文化之中,它们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在欧美地区,许多国家有着各种各样以“驯鹿”命名的酒,像是德国的驯鹿啤酒和加拿大的“鹿血甜酒”(目前的配方貌似不含真正驯鹿血,请放心饮用)等;另外在信奉萨满教的仪式中,驯鹿角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器物。

如今的“鹿血甜酒”(Caribou)早就不含鹿血了。要说到在文化形象中最出名的驯鹿,肯定离不开圣诞老人家的“红鼻子鲁道夫”。有意思的是,这只为圣诞老人拉车拉到出了首角色单曲——《红鼻子的驯鹿鲁道夫》——的驯鹿姑娘,其实反而是最晚加入圣诞老人的驯鹿天团的。

回到现实世界,驯鹿们现在正面临着非常致命的威胁。全球气温的变化使得北极圈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部分驯鹿赖以生存的地衣,生长状况变得大不如前;气温的升高使得以前仅发生在更温暖、潮湿地区的,能够对鹿科动物造成致死威胁的传染病,开始影响到了北极圈内的驯鹿。人类在北极圈内的活动,更是进一步切割、压缩了需要进行长途迁徙的驯鹿们的生存空间。这一切,都使得这种广泛分布在北极圈的动物种群变得脆弱起来。

UUID: 7fe510d5-c6d1-40b1-9b73-cf5f79e1aaa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9/2019-05-24_驯鹿的大角,其实是自备的餐具.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