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天气真是变化无常,“忽冷忽热爱感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我们通常说的感冒,又叫做伤风,学名是“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发烧等,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很常见。常见到什么程度呢?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数据,成年人平均每年会感冒两三次,孩子们的感冒次数则还要更多些。
能引起感冒的病毒很多,超过两百种,其中最常见的一类叫做鼻病毒。由于现在并没有能有效对付这些普通感冒病毒的药物,常见的感冒药也只是减轻头疼、鼻塞、发烧等症状而已,最本质的“治疗”,还是得靠身体的免疫力来清除病毒感染。
习惯了感冒的人们,不见得每次感冒了都会去找医生,自己尽量休息休息,多喝水,多睡觉,过几天症状也就自然缓解了——你多半也听人说过“感冒了,多睡觉”、或者“睡觉是最好的感冒药”,对不对?这都是大家从对付感冒的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这些经验背后的科学原理,细说起来,也是很有趣的。比如说,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实验医学杂志》,以下简称JEM)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就指出了“睡觉治感冒”的一部分科学原理:因为人在睡眠状态下,免疫系统对付病毒感染的能力比较强。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要从我们免疫系统里的抗病毒小尖兵T细胞说起。T细胞是一类血细胞的统称,它们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每一天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为我们的健康立下汗马功劳。当人被病毒感染的时候,T细胞中的杀手小分队就能检测到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且将它们连细胞带病毒一起消灭掉,从而限制了病毒的传播,有助于人体最终清除感染、战胜病毒。
在这样的抗感染过程中,杀手T细胞打的是贴身肉搏战,需要附着在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也就是靶细胞)上,才能做出有效的反应。而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附着,或者说是这个“箍颈”的动作,就取决于T细胞表面的整合素(β2- integrin),只有在整合素的帮助下先拽住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T细胞才能做出有效的膝撞,啊,不,免疫反应。
那,什么是整合素呢?
整合素是在细胞表面广泛表达的一类跨膜蛋白,能帮助细胞进行从外到内、或者从内到外的沟通。平时,当T细胞在正常休息状态下随血液循环时,T细胞表面的整合素也处于失活状态,就像是把手抄在袖子里那样,悠哉游哉。
在发生了病毒感染以后,T细胞感受到感染,被激活了,就会从细胞内部发出信号,由内而外地通知到细胞表面的整合素,接到通知的整合素就会改变结构,把手从袖子里伸出来,去拽住靶细胞表面那些叫做ICAM的配对蛋白,这样就能帮助T细胞附着在靶细胞上,完成“T细胞通知整合素→整合素拽住靶细胞→T细胞发动攻击”的这个免疫流程啦。
JEM发表的这项研究就发现,人在不同状态下,T细胞活化整合素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研究人员招募了志愿者,让他们分别在晚上11点到早晨7点的时段内睡觉或保持清醒,然后抽血来测量整合素的活化水平。结果发现,同一个人,处在睡眠状态时,T细胞活化整合素去拽配对蛋白ICAM的能力,明显要强于清醒状态。也就是说,人在睡眠状态下,T细胞能够比较好地通知整合素、拽住靶细胞,也就能比较有效地发动对靶细胞的攻击,从而更好地清除病毒感染。
这又是为什么呢?
当T细胞在身体里随着血液漂来流去,感受到病毒感染以后,发起攻击的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就像是一个人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会接收到各种信号,难免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有些信号会告诉T细胞“这里有病毒感染,快来消灭它”,也有些信号会分散T细胞的注意力,让它不能专心发动攻击。
JEM这篇论文,就发现了我们身体里的一系列分子,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前列腺素、腺苷在内,都能够分散T细胞的注意力,T细胞就不能专心地给整合素发通知了。
由于在睡眠状态下,人体产生肾上腺素、前列腺素、腺苷这一系列分子的能力会天然地比较弱,这些分子给T细胞带来的干扰也就天然地比较小。因此,同一个人,在睡眠状态下的T细胞整合素活化,会明显地强于清醒状态。
但是,如果往睡眠状态下的血液样本中额外地添加一些上面说的分子,激活Gαs蛋白偶联受体,T细胞的整合素活化就又会被削弱了。所以呢,一个人在睡眠状态下,T细胞清除病毒感染能力会比较强。感冒了,真的要多睡觉才会比较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