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随着全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正变得越来越胖。这样的结论丝毫不意外,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农村居民变胖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城市居民。在一篇今天在线发表于《自然》期刊的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对超过1亿人的大规模研究得出这一结论。近些年来,农村居民是怎样变胖的?
肥胖往往被视作一类“城市病”。这个说法看似合情合理。
一方面,城市居民可以方便地获取很多精加工食品和饮料,这些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通常被称为“过度加工的致肥食品”。此外,在生活方式上,与居住在农村地区的人相比,城市居民有太多可导致肥胖的“便利”:便捷的交通方式、智能手机和有线电视等休闲工具、体力要求相对不高的职业,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能量的消耗。相比之下,在农村地区,农场、林业和采矿等相关工作繁重而辛苦,很容易造成大量能量消耗。
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农村生活造成肥胖的可能性应该要远远低于城市。
但在一项发表在《自然》的最新研究中,来自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因子协会的研究团队给出了相反的答案。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因子协会是一个由全球多国的公共卫生学家构成的网络,能够为20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严谨且及时的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数据。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团队对1985至2017年间,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和农村,超过1.12亿成年人的BMI数据变化趋势进行了全面的分析。BMI指数,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是衡量人体超重和肥胖程度的重要标准。BMI高于25时为超重;高于30则属于肥胖。研究显示,从1985年到2017年,全球女性的平均BMI指数从22.6增长至24.7,男性则从22.2涨至24.4。
超过2.1kg/m2的平均增幅,相当于平均体重增加了5~6千克。当研究人员分别关注农村与城市地区BMI的变化时,发现了有趣的现象。自1985年以来,农村地区的平均BMI在女性和男性中均增加了2.1kg/m2。相比之下,在城市中,女性和男性的增幅分别只有1.3和1.6。也就是说,近30多年来,农村居民体重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城市居民!
研究人员表示,农村地区是造成全球BMI增长的主要原因,占总增长的一半以上;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农村地区更是占总体增量的80%以上。
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农村女性的BMI从21.2增长至23.4,城市女性从22.2到23.7,均与全球女性的平均增幅接近;相比之下,中国男性的体重增长更为显著,是全球涨幅最大的几个国家之一:其中农村男性的BMI从20.9增长至23.9,城市男性则从22.0增长至24.7。
“在这项大规模的全球研究之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城市居民是导致全球肥胖人数增加的主要群体。但这次的结果颠覆了这一看法,”本文通讯作者,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Majid Ezzati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解决这一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农村居民体重的快速增长?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究了其中的原因。他们发现,在高收入与中、低收入国家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尽相同。
在所有高收入国家,农村居民的超重和肥胖问题已经比城市居民更严重。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居住在城市以外的人们所面临的不利条件导致的:这些居民的收入和教育水平较低,生活条件有限,新鲜、健康食品的价格上涨,休闲和体育设施较少。而在很多中低收入国家,农村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水平也将很快与城市居民持平。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农村生活也开始“城市化”。
在许多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农业运输的改善使食品供应变得更加便捷,过度加工食品正成为这些国家低收入人群的常规饮食。据报道,一些地区的婴儿甚至也开始摄入这类食物。同时,中低收入国家的农村地区收入已经有所提高,基础设施、机械化农业和汽车普及度有所提升,这些因素也导致了能量消耗的减少。
“在讨论公共健康时,我们往往更关注城市生活的消极方面,”Ezzati教授说,“事实上,城市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好的营养、更多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以及全面改善健康的各种政策。这些因素在农村很难找到。”这项研究对各国健康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研究与政策制定还是围绕“城市化造成肥胖”而进行的,而农村地区往往被忽略,因为人们根深蒂固的想法总是将农村地区与饥饿、营养不足划上等号。
但事实上,除了非洲撒哈拉以南、南亚等地的少数国家外,在多数国家的农村地区,超重和肥胖正在取代饥饿、发育迟缓,成为更普遍的问题。根据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因子协会的研究,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肥胖问题,我们应该着手制定以农村为重点的计划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