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断想:百年风雨科学人

作者: 王扬宗

来源: 科学大院

发布日期: 2019-05-04

本文回顾了从五四运动至今,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教育革命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科技的发展状况和成就。

一百年前,“五四”运动爆发之时,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刚刚起步不久。虽然中国人接触西方近代科学几乎可以追溯到明清之际,然而从明末到清末,国人纠结于中学西学关系等问题,蹉跎三百年而未能走出中世纪。20世纪初,清政府终于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教育制度。这场教育革命是五四运动的直接源头,也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真正发端。

民国初年,一批留学生在欧美科学发达国家学习深造后归国,将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科研体制移植到中国,从而开创了中国现代的科学技术事业;与此同时,教育革命培育的一代新人陆续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也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事业的一个世纪之期。在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回顾中国科学走过的百年进程,或将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前行的方向。

百年中国科技,由于内忧外患,发展很不平坦,可以划分为下面几个时段:1910-1920年代,是现代科技和教育的奠基期;1927-1937年,是国民政府成立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十年;1937-1949年,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到解放战争,是艰难维持的十余年;1949-196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国家科技规划,建立了中国当代科技事业的基础;1966-1976年,十年浩劫期间,科技事业遭受严重的破坏;1977-1997年,是科技事业的恢复发展和面向经济的科技体制改革时期;1998-2011年,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时期;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进入了建设科技强国的新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短短的十年左右,我国就建立起以中国科学院系统、国防科技系统、高等院校系统,与各部门、各行业科研机构,以及地方科研机构等在内的全国科研体系,奠定了中国当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基础。

中国科学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先后做出一系列彪炳史册的成就:发现了大庆油田,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杂交水稻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青蒿素研究等等,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科学一度引起国际瞩目。

百年中国科学,从发端到壮大,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不懈奋斗。出生于1890-1900年代的第一代科学家,他们大多在辛亥革命前后出国留学,五四运动前后归国。在20世纪上半叶,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成功地将现代科学移植到中国,建立了我国现代科学和技术事业的初步基础。

世纪之交以来的20年,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升,科技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科技条件大幅改善,科技人才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代际转移,重大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不断涌现。这20年可以说是中国自有现代科技事业以来连续发展形势最好的20年。

UUID: 86e7eb93-f130-4680-a1a8-1da58140d4c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科学大院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5-04_“五四”断想:百年风雨科学人.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