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谈中国科研:诚信好转,伦理堪忧

作者: 杨卫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9-04-30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在科学精神中国行@浙江大学活动上做主题报告,讨论了中国科研的诚信和伦理问题。他指出,尽管学术诚信问题有所好转,但科研伦理问题仍令人担忧。杨卫总结了14种学术不端行为,并强调了伦理失范的重要性。他还提到了中国在撤稿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但也指出了伦理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4月27日,“科学精神中国行”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办,现场近500名观众参加了该活动。

4月27日,在科学精神中国行@浙江大学活动现场,周忠和、杨卫、朱邦芬、严建华、John Schrock、邵国胜和张月红等就“中国的科研创新和学术诚信”同台讨论。

以下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前主任、浙江大学前校长杨卫的主旨演讲实录,发表时略有编辑。

我发言的题目是《诚信好转,伦理堪忧》,这是我自己对现在形势的一种认识。

学术不端与学术不当行为,在中国有着各种不同的方式,我总结为14种方式(如剽窃、编造、纂改、重复发表、署名不当、利益冲突、关系游说、学术独裁、引用不当、伦理失范等),其中第14种为伦理失范。伦理失范是以前我们一般不太重视的一种方式,去年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

近年来,无论是各个学校还是中国科协,还是从整个科技界、教育界来看,我们一直在与学术不端的行为做斗争。到目前为止的努力可以概括为“六大战役”。第一大战役是从2000年开始逐渐实施的,对各种学术不端的举报制,就是对举报者(Whistle Blowers)不问动机,只要有举报,举报只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就要调查,调查就要处理,2000年的时候,很多教育与科研单位都采取了举报制,无论是职称评审,还是院士评审。

期间我们收到了大量的举报,应该说在这些举报中,有一些是属于打击竞争对手型的举报,但大部分还是有一定的实质性内容,对这些举报案件的调查,使得科技工作者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在有可能出现学术不诚信情况发生时,都会掂量违规后所可能引致的后果。

在这样的一个形势下,我们可看到国际期刊上来自中国的撤稿现象出现了一个大的起伏变化。

在Retraction Watch网站上,我们对按照撤稿文章发表时间进行了统计,在2010年,源自中国内地的撤稿量达到了高峰。这一年,世界上总共撤稿的学术论文数目是5040篇,中国有4117篇,现在看起来这个数字非常惊人。

后来因为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努力,使得中国的这条曲线急剧下降,到了2018年12月22号,全世界2018年发表的论文里有268篇撤稿,其中中国占了76篇,所以无论是从绝对数还是从相对数来看,中国的撤稿文章在2010年达到高峰之后,现在处于一个回落的区域。中国曾经有过非常严峻的时刻,现在我们的(撤稿)水平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到1.6倍。

但这个时候新问题又出现了,它就是伦理方面的问题。

八大伦理领域包括医学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基因伦理、互联网伦理、大数据伦理、人工智能伦理、环境伦理。贺建奎事件引起了全球学者的申讨,包括在座饶毅老师的申讨。科学伦理是我们以前搞学术诚信的人,接触得比较少的问题,很多人对科学伦理并没有很多认识,而这方面需要研究的学术内容远远超过诚信方面的内容。

2018年,我和一位德国学者交流我们在学术诚信方面的事,讲到了中国学术诚信在撤稿方面、一稿多投方面得到了控制,他说那是比较简单的,比较复杂的是伦理情况,所以这方面我国仍处于堪忧的状况。

为了解决科研伦理问题,我个人建议:在这方面应该广泛地开展研究,应该制定旨在保护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伦理规则,应该成立科学伦理委员会,裁决重大伦理争端,应该联合中科院、工程院、基金委,资助伦理方面的研究,发动有关学会制定领域伦理标准。

UUID: a0b3c1ba-3bd0-488a-a4f2-5e8c4ac650ec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4-30_杨卫谈中国科研:诚信好转,伦理堪忧.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