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山火,并非偶然

作者: 夏志坚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9-04-29

木里山火的发生揭示了气候变化和森林管理中的问题,雷击起火和燃料积累是主要原因。气候变暖和干旱增加了火灾频率,而森林管理政策在应对火灾时存在局限性。

从3月31日被闪电击中的那棵云南松引燃周围的枯枝落叶开始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然而木里山火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散去。4月16日晚,凉山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其微博“微凉山”上更新了木里山火的最新情况:“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森林火灾火场无明火、无烟点。今日投入160人全覆盖巡查清理暗火。”木里山火共造成了31人死亡,这是自1998年以来当地发生的首次致人死亡火情。

作为全国重点一级森林火险县,森林火灾就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始终悬在这个森林覆盖率达到67.3%、活立木蓄积量占到全国1%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头顶。这场人员伤亡惨重的大火,除了暴露出当前机构改革造成的管理混乱和基层防火投入不足等问题之外,日益暖干化的气候和森林中越积越多的燃料,也是需要注意的另外两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气候变化可能会让火灾发生日渐频繁。

木里山火发生的原因为雷击起火,属于自然因素,这一点曾受到许多人的质疑。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人造成的——无论是故意纵火,还是无心之过。对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来说,这样的认知可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木里,这一点却不完全适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Lingxiao Ying等人在2018年曾发表一篇名为《中国林火特征:空间格局和决定因素的阈值》的论文。

文中,研究者将中国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分为娱乐起火、文化起火、产业起火和雷击起火四类,其中雷击起火的占比不到1%。在中国1699个发生过森林火灾的县里,只有6个县的火灾主因是雷击起火,而木里就是这1/6。

另一篇于2009年发表的论文《木里县森林火情分析及预防措施》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根据这篇论文的数据,2005-2008年木里共发生森林火灾60次,其中雷击火引发的火灾达到了21次,占已查明起火原因的火灾总数的46.7%。这意味着,雷击火在木里县的森林火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雷击火是雷暴形成的“连续电流”接触地面具备燃烧条件的可燃物发生的火灾,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雷暴和可燃物。最近的研究表明,气候的暖干化,使得干雷暴发生的频率增加,可能会让当地的森林火灾变得越来越频繁。

3月14日,南京林业大学的宋蝶等人发表在《安徽农业科学》上的一篇名为“我国西南森林雷电环境研究——以四川木里为例”的论文中就写道:“包括四川木里地区在内的西南地区作为我国天然森林资源的重要分布区域,气候变化正朝着‘暖而干’的方向进行。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可使闪电频率增加30%-40%,随着云地闪数量的上升,尤其是干雷暴的频发,雷击火所需的气象条件充足,森林雷击火发生频率会增加。

”通过对当地气象数据的统计分析,作者指出当地的云地闪频次在12月、3月、8月和10月与气温呈现出了较强的正相关、同时与降水量呈现出了相对较弱的负相关关系,他们认为“木里地区的逐渐升温与缓慢干旱共同作用,会使这些月份云地闪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春季的3月和秋季的10月,也正是传统森林雷击火的高发季。”

现实似乎印证了科学家们的预测。

3月的最后一天,一道闪电穿透了一棵树龄大约80年的云南松,酿成了这次损失惨重的大火。而已有的研究显示,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整个西南地区在未来可能都会面临火灾频发的情况。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田晓瑞等人2017年发表在《林业科学》上的一篇名为“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火险的影响”的论文中这样写道:“1976-2010年我国的森林火险指数表现出增加趋势。

气候模式对气温与降水的模拟基本和观测值一直,其预测的2021-2050年我国森林分布区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都将有所增加,导致火险期气候呈现暖干化变化趋势,大部分区域的火险指数将升高,尤其南方比北方林区的增幅更加显著,华北和西南地区将是未来森林火灾预防的重点区域。”

“我国西南森林雷电环境研究——以四川木里为例”一文的通讯作者、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杨艳蓉告诉《知识分子》,此次的木里大火不是一次简单的偶发森林大火,而“应该是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目前全球气候变暖下,西南地区干旱化凸显。在‘暖’的环境下,雷电活动会增加。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1℃,雷电活动度会增加5-6%;在‘干’的环境下,雷电中更易引起灾害的‘干雷暴’会增加。”杨艳蓉在邮件中写道。

实际上,不只是木里,也不只是中国,气候变化带来的山火频发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科罗拉多大学的景观生态学家Tania Schoennagel和她的研究团队去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从1979-2013年,全球的火灾季节整体延长了19%,其中北美是受影响最大的地区。

2018年,美国加州发生了近60起过火面积超过400公顷的火灾,其中包括震惊全球的“营溪大火”——这场大火一共造成了84人死亡,过火面积超过62000公顷,烧毁了超过18000栋建筑。加州大火频发的背后,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当地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高温密切相关。

加州政府去年8月发布的《加州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预计,如果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上升的话,到2100年之前,加州每年发生野火的陆地面积将会增加77%。此次木里山火发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雷击的云南松引燃了周围丰富的枯枝落叶。林地中常年累积下来的深厚的腐质层为火势蔓延提供了充足的燃料,甚至可能引发爆燃。

根据现有的国家政策,森林一旦发生火灾之后,首要的事情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火情。

国家林业局在2016年制定的《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中要求,火灾发生之后24小时扑灭火灾率要达到95%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即受害森林面积与森林总面积的比值)稳定控制在0.9‰以内。这颇有点像1935年美国林务局一项名为“早上10点规则”的灭火政策——林务局一旦在公共土地发现新的火情,应当在次日上午10点前将其扑灭。

刚开始的时候,林务局的这项政策还有些效果,但随后人们逐渐发现一旦出现火情,火势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

全球研究气候变化对野火影响的权威之一、哥伦比亚大学的生物气候学家Park Williams在营溪大火发生之后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表示,在面对森林火灾之类的野火时,人类应该报以尊重的态度,尤其在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美国西部火灾的持续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趋势将不可避免地持续下去,如果公众理解这一点的话,他们将会对目前看来太过冒险或无情的管理手段更加宽容。”Williams说。

Williams口中所谓的“太过冒险或无情的管理手段”是指在可控的条件下,尊重野火想烧的“意愿”,让它烧起来。这样做的原因是小范围自然发生的林火可以及时清理掉累积在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等燃料,从而避免破坏性森林大火的发生。木里火灾发生之后,杨艳蓉也认为:“森林自然火灾从生态角度讲,是会促进森林更新与演替的;木里的森林可燃物载量应该比较高,才会导致燃烧和复燃。

”海南省森林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福堂亦持有类似的观点。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他表示:“有些我们无法直接扑救的火,只能量力而行,不能硬扑硬打。野火也有促进新生的作用,不是所有火灾都只有坏处。”

然而在中国当前的森林管理体制中,“量力而行”并不容易。如果未能达到上级传达的防火要求,地方负责人可能会因此受到严格的处罚。

根据《南方周末》的报道,凉山州林业局2017年的一份会议文件显示,森林火灾受害率连续两年超过上级下达控制指标的,视情节给予有关责任人警告、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处分。而根据《新京报》的报道,在今年2月木里县组织召开的川滇两省三州九县(市)护林防火联防会议上,木里县提出了要将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的目标。

逝者已逝。未来如何更加更加科学、全面地认识森林火灾,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也许才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UUID: 0d16c7e6-2784-4419-b57d-0fd5d8aaa34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4-29_木里山火,并非偶然.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