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或许你很快就会在纸上列出一张长长的名单:的确,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但除了在这颗星球上的一切,宇宙中还充满了行星、恒星、星系等令人惊奇的复杂结构。在过去的100年中,随着对宇宙的不断探索,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我们发现宇宙始于138亿年前,并在某一个时刻开始加速膨胀;我们探测到了更多的系外行星、脉冲星等天体;我们甚至拍摄到了超大质量黑洞的第一张照片。
但当我们了解的越多,却又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这些我们所熟悉的物质只占据了宇宙总质量和能量的5%!那么剩下的95%呢?其中27%被称为“暗物质”,68%被称为“暗能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的大型探测器和望远镜竞相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但目前一无所获。而就算是我们所知道的那5%,依然有许多谜题仍未解开。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就已经开始在追问:万物是由什么构成的?
从最初的土、气、水、火,一直到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经历了漫长的探索,物理学家终于建立起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理论:标准模型。在标准模型中,一切物质都是由被称为基本粒子的夸克和轻子组成的。上个世纪,科学家发现了12种基本物质粒子:六种夸克和六种轻子。这12种基本粒子又被分为三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具有和第一代粒子相同的性质,除了拥有更大的质量。但为什么恰好有三代?为什么自然界“需要”另外两代粒子?
物理学家还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除此之外,宇宙中还存在着规范玻色子和希格斯玻色子。光子就是一种规范玻色子,它负责传递电磁力。当两个电子相互排斥的时候,它们实际上是在交换一个光子。2012年,物理学家终于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但我们对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解并不完整。目前,中国和欧洲都在计划建造下一代对撞机,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希格斯玻色子。
所有的基本物质粒子都有其反物质版本,例如夸克的反物质版本是反夸克,电子的反物质版本是正电子。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了一个由反物质构成的“你”,千万不要触碰他/她,因为当物质和反物质相遇时,就会发生湮灭,化作一团能量。而物理学家预期,在138亿年前应该曾发生过一次这样的大湮灭事件。
根据标准模型,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应该有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被创造出来,这就意味着正反物质的相遇会导致湮灭的发生,从而毁灭了宇宙的形成。显然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否则今天我们也不会在这里有此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物质要多过于反物质?3月21日,物理学家宣布他们找到了一个解释物质-反物质不对称性的新来源,但这还无法为我们提供最终的解答。
标准模型虽然精确地描述了基本粒子和三种基本力(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它却无法解释第四种基本力——引力。虽然引力是我们每天都会体验到的,但事实上我们对它还不是很了解。例如,为什么相比于其它三种基本力,引力是如此的微弱?试想一下,如果在桌面上一枚曲别针,你只需要一块小小的磁铁就能让抵抗整个地球的引力,轻而易举地将曲别针吸起,可见磁力远比引力强大。这是为什么?标准模型并没有提供答案。
一个诱人的解决方案是:额外维度。上下、左右、前后,这是我们熟知的三维世界。每个维度都代表一个独立的运动方向,“独立”意味着你在某一个方向上的运动与其他方向上的运动无关。但宇宙真的只有三维吗?有没有可能存在四维(这里是指除了时间以外的第四维)或更高维度?我们很难通过图像去理解更高的维度,但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来研究额外维度。事实上,早在1919年的时候,物理学家为了统一电磁力和引力就提出了第五维的思想。
经历了100年的发展,物理学家早已发展出了更具有潜力的理论,比如M理论认为宇宙有11维。物理学家认为,引力之所以这么弱是因为它很可能进入到额外维度,从而强度被稀释。但目前在实验中并没有发现任何关于额外维度的证据,验证这一想法的重担也落在了下一代对撞机中。为什么从古至今,就不断在追问宇宙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去?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空间是什么?时间又是什么?……这些大问题似乎与我们毫无关系。
但历史却告诉为我们,你永远也无法预知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最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例如,爱因斯坦根本无法预料自己提出的相对论对今天的GPS有多么重要,他当时仅仅只是为了更加深刻地去理解时间、空间和引力的本质。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有追问这些问题的科学家,都有一致的目标:渴望理解我们的宇宙。
这种动机可以追溯到古代,当人们第一次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他们希望能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并努力地发展出一套可以描述这个世界的理论。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无论是对微观世界还是宏观宇宙,我们都已经作出了令人惊叹的发现。但是,这还不够。每当我们对一个问题有了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后,便会发现在背后其实还有更基本的问题。我们无法知道我们现在到底知道了多少,但重要的是:不要停止好奇,停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