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是一天热似一天,寒冷时节里蛰伏的蛇虫又开始冒头了。尤其是生活在南方的朋友,可能时常会与这些行踪不定的冷血猎手“不期而遇”,有时不小心还会被它们“误伤”。曾几何时,浙江金华一位年轻姑娘在路边无意被一条蛇咬伤,姑娘一把抓住了这条一米多长的“肇事蛇”,拎着它前往医院就诊。医院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事件报道后,评论区里众说纷纭:有人敬佩姑娘“神勇”,有的替她担心后怕,还有不少网友认为,这样才是“正确的操作”,只有抓到“肇事蛇”,才能制造出抗体。其实,蛇咬伤后的应急处理非常重要,方法不当很可能加重伤情。为此,我们详细咨询了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工作人员、广州市野生动物应急救护小组成员——张亮,请他来讲讲“被蛇咬伤那些事儿”。
张亮表示,蛇类其实也很怕人,通常只要不去主动招惹,它们是不会发起攻击的。很多咬伤都是在人们不小心踩到蛇,或捕捉蛇的时候发生的。野外活动时尽量结伴同行,不要穿短裤、拖鞋在植被较多或靠近水源的地方行走。遇到了蛇应该尽快回避,就算无意刺激到蛇,也不要去与它搏斗,而是尽可能跑远,蛇可能会追上几米但不会一直追下去。
如果是在室内遇到蛇,应迅速离开房间关好门窗,拨打110报警或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办电话,寻求专业帮助,尽量不要自己处理。
如果不小心被咬了,张亮建议,首先不能用手使劲挤压伤口,这样不仅不能挤出毒液还会加速毒液吸收。可以使用火罐之类的负压装置来吸出毒液,不到紧急情况不推荐采用口吸毒液的方式。因为如果嘴唇或口腔中有创口,吮吸后会加快毒液吸收。火烧伤口也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会加快伤口组织坏死。
捆扎伤口的方法在很多年前被提出,但经过后来更多的研究案例显示,结扎并不能对蛇伤急救起到作用。不仅如此,过度结扎带来的局部肿胀还会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蛇毒吸收,反而中毒更快更重、伤肢坏死溃疡增加。因此,禁止局部结扎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观点。另外,刀割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所有咬伤。如果被五步蛇、原矛头蝮咬伤的时是禁止开创的。它们的毒液属于血循毒,会溶解人的血小板,切口过大会造成流血不止,引起二次伤害。
一旦被蛇咬伤,首先要是保持镇定,不要到处跑动。立即用净水、饮料或甚至尿液冲洗伤口内外,有条件时可用碘酒、消毒酒精进行清创,并用干净的纸巾手帕吸净渗液,简单处理之后要马上去附近医院就医。去医院,要带着蛇吗?张亮表示,这位姑娘确实厉害!不过如果不具备专业的捕蛇技巧和装备的话,还是不建议徒手抓蛇的。这次还好只是条无毒的赤链蛇,如果真的遇到毒蛇,捕捉和携带过程中很可能再次被咬伤,造成二次伤害,加重伤情。
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记住“肇事蛇”的特征或给“肇事蛇”拍照,交给医生或专业人士鉴别。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将蛇打死后带回,尽量避免徒手捕捉活蛇。
张亮还解释道,蛇毒血清的制作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在医院中注射的抗蛇毒血清都是已经制备好的,并不是用“当事蛇”的毒液制造的。而且,相同类型的蛇毒可以使用同一种血清,也不尽然必须一一对应。如抗蝮蛇毒血清对于蝮蛇、原矛头蝮、竹叶青蛇、烙铁头蛇咬伤都有效果。
此外,毒蛇咬人后的伤情与毒性强弱和排毒情况有关,各有差别,所以被毒蛇咬伤也不等于必然中毒,即使中毒,也有轻有重。治疗蛇伤的医院和医生必须具备辨别常见毒蛇的能力,不然滥用血清会引起过敏。现在一些国际上的意见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注射血清,否则有时引起的过敏反应比蛇毒本身还要严重。
其实,人们对于蛇类有着很多误解。蛇作为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在物质转化的能量流动循环中占不可缺少的位置,它们也有着奇特多姿的外观和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与其对蛇类过度恐惧甚至主动伤害它们,不如抛开偏见,与它们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