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鹰的生活与迁徙

作者: 北京小关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9-04-20

雀鹰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中型猛禽,具有明显的雌雄差异,雄鸟体型较小,主要捕食小型鸟类。雀鹰的迁徙习性明显,幼鸟存活率较低,面临栖息地丧失和人类捕杀的威胁。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数量较多,但仍需保护。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文人墨客笔下,空中高翔的雄鹰总象征着与命运搏击,不屈不挠的斗士,是自由与高傲的代名词。即使是年幼的雏鹰学习飞翔,也被称为“雏鹰展翅”,寓意年轻人走向独立。鹰的身上,带有一种生命的魄力。

不论是在国内外的文学作品里,还是影视作品里,我们都常常目睹“鹰”这类鸟的雄姿。它们或沉稳霸气,或飘逸灵动,畅游蓝天,搏击长空,是当之无愧的空中霸主。

鹰属猛禽是当之无愧的丛林杀手,修长的身躯配上一对长圆形的翅膀,再搭配上长长的尾羽,让它们可以灵巧地在林间穿梭。分布较广而且数量较多的雀鹰(Accipiter nisus),是鹰属猛禽的典型代表,在鹰属猛禽中,它的尾羽长度与身长的比例名列前茅,尾羽相当于船舵,让它们拥有在林间快速转向的能力,穿越繁茂枝叶之中的狭小空间,对这丛林刺客来说,就如同在广阔天空中飞行一样轻松。

雀鹰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共有6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分布。亚洲亚种(A. n. nisosimilis),在我国东北、新疆北部等地区繁殖,冬季迁徙到我国华北、华东及南方多数地区越冬。喜马拉雅山亚种(A. n. melaschistos),部分个体在我国甘肃、四川等地区繁殖,越冬于云南西北部和西部地区;部分个体为西南地区留鸟。

雀鹰属于中型猛禽,翅、尾与身体比例相对较长。成年个体雌雄差异较大,雄鸟个体较雌鸟小,头部为灰色,脸颊红色,虹膜橙红色;上体为灰蓝色;胸腹部具红色横纹。雌鸟个体较大,头部为棕褐色,有明显的白色眉纹,虹膜黄色;上体为褐色;胸腹部具褐色横纹。幼鸟整体黄褐色,腹部具点状斑纹,通常第二年可以参与繁殖。

雀鹰喜欢在各种林地活动,有时在平原、农田里也可以见到。在迁徙时,雀鹰通常单独飞行,偶尔也会成对或聚集成小群迁徙。从整体颜色来看,雀鹰上体色深,下体色浅,诸多的捕食者都有这个特点。当雀鹰的猎物们抬头仰望时,浅色的下体可以和天空背景融合起来,这有助于雀鹰猎杀小鸟。而当雀鹰的天敌从空中俯瞰它们时,深色的上体又很好地和地面相融,有助于雀鹰躲避天敌。

多数猛禽的雌鸟和雄鸟大小和体重都存在差异,这一点在雀鹰身上更是明显。雀鹰的雌性体长通常比雄性大25%——这是所有鸟类中最大的性别差异之一。如果看看体重对比会更加明显,雌鸟的体重通常在190~300g之间,而雄鸟通常为130~170g,有些配对个体的体重可以差出一倍之多。雀鹰的雄鸟倾向于捕食体型较小的鸟类,比如山雀、麻雀等,而雌鸟主要捕捉鸫和椋鸟。

雀鹰的平均个体寿命为4年,已知最长寿的野生雀鹰寿命超过20年,研究者给它安上脚环后,它存活了20年零3个月。为了研究鸟类的迁徙,人们会给鸟类戴上脚环后再放飞,脚环上刻有研究机构的联系方式。其他地区的研究者,捕到戴着脚环的鸟,跟研究机构联系,告知他们这只鸟飞到了什么地方,飞抵这里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很多关于鸟类迁徙的时间和地点的信息。这就是环志研究法。

英国鸟类学信托基金会(British Trust for Ornithology)的数据分析显示,雀鹰幼鸟在出生后第一年的存活率为34%。在雀鹰的生命中,这一年是非常险恶的一段时间,雄性幼鸟的死亡率尤其高。研究表明,雄性雀鹰的死亡率较高可能是因为它们体型较小,狩猎的猎物体型也较小,这意味着它们需要捕食更多的猎物,而未成年个体捕食能力较差,提高了它们的死亡率。

雀鹰以小型鸟类为食,所以许多小鸟对雀鹰避之唯恐不及。有一项有趣的实验发现,芦苇莺不敢接近大杜鹃的模型,因为大杜鹃的腹部有横斑纹,具有模仿雀鹰的效果。如果换成腹部斑纹少,不太像雀鹰的杜鹃模型,芦苇莺就敢于靠近攻击了。大杜鹃是巢寄生鸟类,把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里,让它们代劳抚育,而其他鸟类对大杜鹃的行径当然是深恶痛绝。大杜鹃腹部类似雀鹰的花纹,可以恐吓其他鸟类,有助于大杜鹃接近其他鸟类的巢穴产卵。

虽然雀鹰在小型鸟类面前称王称霸,但也有一种鸟是它的劲敌:苍鹰(A. gentilis)。苍鹰也是鹰科猛禽,它与雀鹰在旧大陆的分布范围相似。雀鹰个体大小不及苍鹰,体型亦不及苍鹰壮硕,两者都以鸟类为主要食物,雀鹰常捕食小型鸟类,而苍鹰主要捕食体型较大的鸟类。两者的生态位类似,因此会形成竞争关系。处在同一片林区的苍鹰,有时会捕杀雀鹰,苍鹰消灭雀鹰不一定是为了食物。

多数情况下,苍鹰和雀鹰在同一区域繁殖,为了各自的后代可以更好地生活下去,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就要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大自然中,像这样残酷的竞争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大多数雀鹰都是候鸟。来自北欧和亚洲北部地区的雀鹰,冬天会向南迁徙,有些个体可以迁徙到北非和印度。而生活在南部地区的雀鹰,或者只进行短距离迁徙,或者不迁徙。雀鹰的幼体比成体更早开始迁徙,雌性幼体比雄性幼体更早迁徙。

雀鹰的雄性比雌性迁徙得更远,活动的范围更大。在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Kaliningrad),人们对飞抵这里的雀鹰进行过研究。通过环志提供的信息,我们了解到,雄雀鹰飞到加里宁格勒之前,平均已经飞过了1328公里的路程,而雌雀鹰飞过的路程要短一些,平均为927公里。

总体来说,雀鹰是一种数量较多的鸟,迁徙季节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比较常见。

如果你不观鸟可能不知道,在北京的城市公园中,除了夏季,其他季节都不难看到雀鹰。而且,雀鹰是北京能看到的迁徙猛禽中,迁徙跨度时间最长的一种。在北京的西山地区,每年的3月下旬到5月下旬,9月初到11月初这两个时间段,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迁徙的雀鹰身影划过天空。虽然在我国的猛禽中,雀鹰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但它们和其他猛禽一样,面临着栖息地丧失和被人类捕杀的威胁。

如果你真的喜欢猛禽,请不要捕捉、伤害它们,还是拿起望远镜走入荒野,去欣赏鹰的雄姿吧。

UUID: 94018632-a99f-407c-a8a6-6978ba6d8867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4-20_你是男孩子?你八成活不过今年了.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3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