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澡后想看看自己吹弹可破的肌肤?结果一回头除了一片雾什么都看不清。即使一时半会擦干净了,过一会儿它竟然又“死雾复燃”。镜子起雾和眼镜起雾、车窗起雾并列堪称困扰当代人的三大“起雾”难题。但有人会注意到,一些地方的镜子在洗完澡后依旧光洁。那为什么不起雾的都是别人家的镜子,自家的镜子却如此不给力呢?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明白镜子起雾的原因。
镜子之所以会起雾,是因为洗澡时,空气中有大量高于室内温度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飘啊飘啊,来到浴室镜子处。此时镜面温度比水蒸气温度低,水蒸气好比遇到避暑胜地,迅速冷凝析出小水珠。这些粘附于镜面的小水珠,就像一个个小透镜,使光线发生折射和反射,从而降低镜子的清晰度,影响视线。
有些酒店的镜子在洗完澡时却不会起雾,这背后确实有小把戏——在镜子后面安装加热装置。这使得镜子温度升高,当镜子温度高过周围水蒸气的凝结点,水蒸气就不会在镜面凝结,镜子也就不会朦朦胧胧了。可是,在自己家里那老旧、潮湿的浴室里,给镜子安装加热装置,需要大兴土木,操作失误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想来也不太现实。
事实上,镜子之所以起雾,除了要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和湿度差,还需要第二个至关重要的条件,那就是镜子本身的性质。即使水蒸气冷凝成了水滴,可要是镜子不愿意留住水滴,那这镜子也起不来雾。加热防雾镜是利用了起雾的第一个条件,我们还可以从第二个条件入手,阻止镜子起雾。
镜子表面能否留住、以及如何留住小水珠,要看镜面的“润湿性质”。一滴水,在干净的玻璃上,会铺展成水膜;而在荷叶的表面,就会形成一颗可以滚动的小水珠。在不同的固体表面上,水滴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形状呢?因为就在液体和固体接触的那一小块地方里,有着液体自身的表面张力,固体的表面张力,空气的表面张力……这些力在固液气三相接触的界面上彼此较量,达到平衡,就决定了液体的形状。
对于那些不便使用加热防雾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考虑从超亲水、超疏水的角度出发。事实上,镜子起雾,恰恰是因为镜子的表面“两不靠”,既没有亲水到完全变成水膜,也没有厌水到水珠极易滚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镜子表面变得更极端一点。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是用二氧化钛把镜面变成超亲水状态。纳米级别的二氧化钛(TiO2)具有优异的防雾性能。透明玻璃表面涂上一层TiO2,经紫外光照射后,TiO2会转变为超亲水状态。
这就克服了水的表面张力,增加了水和玻璃之间的吸引力,使水滴形成均匀的水膜。均匀水膜若有似无,大大减少了光线的漫散射,从而保证镜子的高透明度,也就不容易起雾。此外,TiO2还有自清洁的特点。表面的超亲水性使附着在其表面的水分形成水膜,渗入污垢与二氧化钛之间的界面,使污垢的附着力大幅降低,在受到水流冲力作用时,污垢就能自动从表面剥离下来。利用了同样的原理,还可以在镜面上涂覆亲水性的表面活性剂。
有一些市售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亲水高分子防雾剂等,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的。还有妈妈告诉我们在镜面上涂肥皂水,也是同样的思路。防雾方法有亲水的,还有疏水的。不妨先回想一下荷叶,水滴在荷叶表面是一个个圆滚滚小水珠,一碰就滚落了,就是因为荷叶是超疏水的表面。我们可以在镜面涂覆有机硅烷类或含氟涂料,使镜面产生荷叶效应。
水蒸气冷凝析出水珠后,水珠不容易粘在疏水的镜面上,靠自身重力就可以滚落脱离镜面,因此同样可以防雾。
浴室镜子、护目镜、潜水镜、车辆挡风玻璃等材料,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防雾技术、防雾材料的研究自然也备受关注。也许有一天,烦人的起雾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到时,节能的浴室防雾镜一定会变得非常普遍,洗完痛快澡,可不必再擦镜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