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护自然“传粉工”?

作者: 张晴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9-04-09

文章讨论了熊蜂等传粉昆虫数量下降的问题,分析了可能的威胁因素,并提出了保护策略。

植物和农作物的繁衍生息,离不开传粉昆虫,它们是自然界“生”的动力。然而,我们正在失去这些“传粉工”,在这个群体里,熊蜂的种群数量更是持续下降,欧洲和北美等地区的情况正变得越来越糟。近年来,国内外昆虫科学家一直在探寻答案。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以下简称蜜蜂所)蜂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找到了让东亚地区熊蜂多样性面临巨大威胁的“罪魁祸首”,并提出不同熊蜂类群的保护策略,为传粉昆虫保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上。

世界上的农作物里,有85%依赖于昆虫传粉,比如水果、蔬菜、坚果以及油料作物等。熊蜂,隶属于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由15个亚属组成,是传粉昆虫的一类代表,是众多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的重要传粉者,在生态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设施果菜应用熊蜂传粉的热潮。不过,近几十年来,全球多个地区出现熊蜂多样性下降或一些物种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报道。

蜂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以东亚地区特有的29种熊蜂为材料,利用物种分布模型分析,发现到2050或2070年,东亚地区59%~93%的熊蜂物种分布范围将明显缩小;中国中部熊蜂物种数量下降24%,东北亚地区下降10%;3%、10%~17%、7%~28%的熊蜂物种将分别变为极危种、濒危种和易危种。

安建东表示,近100年来,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大规模推进,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诸多改变,很多原始植被破坏严重,这会导致野生传粉昆虫栖息地的丧失,熊蜂的生境呈现碎片化,严重降低了熊蜂的多样性水平。此外,“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对传粉昆虫产生巨大影响”。

安建东指出,其目前已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智利、阿根廷等国家造成了生物入侵,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为了探究欧洲地熊蜂入侵中国的风险,蜂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根据欧洲地熊蜂在东亚及其周边地区的分布数据,以及中国24种代表性熊蜂的分布及生物气候学数据,利用MaxEnt等5种分布预测模型,分析了欧洲地熊蜂在东亚地区可能的栖息地,以及对中国不同生态区熊蜂的生境重叠风险。

当前,多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对传粉昆虫的保护。近几年来,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先后颁布保护传粉昆虫的国家战略规划,保护其提供必不可少的传粉服务。有了国外的前车之鉴,为了保护本土熊蜂,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应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尽早制定传粉昆虫资源保护政策。

UUID: 469de03b-8ef0-4766-ae72-adbcaac5f94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9-2020/中国科学报_2019-04-09_谁来保护自然“传粉工”?.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