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属于全人类的音乐语言,讲述中国人的情感内核?这是电影《流浪地球》配乐师阿鲲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早些时候,我和阿鲲聊了聊给科幻电影做配乐。即便你不熟悉他的名字,多半也听过他为《舌尖上的中国》创作的原声带。声音从网络另一端传来,语速轻快,吐字清晰,柔和中还带着股淡淡的川味儿。我让他用三个词形容这次的配乐风格,他几乎是脱口而出:“科技、深情、中国。”——这或许也可以用来形容电影《流浪地球》整个项目。
1998年,阿鲲在成都上中学。“在学校里每天中午吃完饭,啥也不做,就去阅览室看《科幻世界》,看完了就等下一期。”成都,或许是中国科幻迷最密集的城市,《科幻世界》杂志社就位于人民南路四段11号。阿鲲把1998到2000这三年间的杂志一期不漏全看完了。刘慈欣发表于1999年的中篇小说《流浪地球》也在其中,连同许多关于宇宙的故事一起,悄悄地埋进了他心里。
这段缘分之所以变成现实,则是因为一段他在手机上写的简单旋律。
“开始创作之前,您看了片段吗?”“没有,但我知道基本的梗概,主要是听导演、制片人给我讲述这个故事。我们就聊。”一开始是和龚格尔聊;后来导演郭帆来了,说起去跟维塔、工业光魔这些特效公司谈合作的经历,如何给西方人解释带着地球去流浪的设定。阿鲲被打动了。“我听完觉得这个思维方式很东方,不是大航海式的探险,而是自己的路子,走也要带着家一起走。
”在回家的出租车上,他突然得到灵感,掏出手机,写了一段只有钢琴的旋律,然后发给了郭帆。“他(郭帆)后来跟我说,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段钢琴就是电影的主旋律。从片头的“再见太阳系”,到刘培强刘启父子在星空下的诀别,再到地球得救,变轨驶入茫茫宇宙空间,贯穿始终。
《流浪地球》的原声由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演奏,在英国著名的艾比路录音室录制。阿鲲回忆,在伦敦录音的时候,这段主旋律对着画面怎么弹都不能全部对上,后来导演郭帆建议他关掉画面,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指尖,倾注情感。弹完后,郭帆说:”你知道吗,你这次弹的,比对着画面弹的还要准。”不同工种的艺术家,彼此心灵相通的时候,大家内心的节奏是一样的,阿鲲认为。
在阿鲲的创作中,“故乡”是一个长久萦绕的主题。
“《舌尖上的中国2》里面有一首曲子叫《初》,是对家的一种怀念,但人文的感觉更多;《红高粱》里面《九儿》那首曲子,是在讲保卫家园,他们不是说日本鬼子来了就跑,而是留下来跟鬼子斗争。这也是一种对家的情感,在外强内弱的情况下,人们对家的坚持,迸发出了民族的生命力……都是阐述人跟家园的关系,但是感觉完全不一样。”在《流浪地球》里,宇宙尺度下,“家”的情绪更加复杂。
所以,尽管阿鲲对《流浪地球》配乐的主题定位是中国式“故土情怀”,他却没有选择用民乐来演绎。“很多网友都在问,为什么不多用一些中国乐器?其实我想说,用中国乐器表现中国文化,这只是一种‘形似’;假如不管用什么乐器,都能传递出东方文化,这是一种‘神似’。用音乐来表达背后的信息和情绪,是更高级的做法。”
“带着家去流浪,很壮丽,又有一丝无奈和悲伤,它是一种复合的情绪。
”区别于漫威超级英雄直给的方式,阿鲲认为,这中复合、含蓄和委婉非常“中国”。于是,刘培强驾驶空间站撞向木星,情感达到了顶峰,接着猛地一收——所有声音都消失了,衬在画面之下的只有一段淡淡的钢琴曲。“就像是话还没说完,人就走了……欲言又止的父子关系,虽然不说话,但心里有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不停地盘旋,声音变成了情感的介质,在宇宙中飘荡,久久不散……”
“我绝不认为太空对应的就是交响乐。”阿鲲这么说,“但是,《流浪地球》是关于全人类的故事,对家园的眷恋是一种普世情感,只不过在东西方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交响乐是一种全人类的语言,承载了这么多年的人类情感,是人类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家里有什么?有的就是文化和情感。我想要表现传统和过去,唤起人类对已有文明和情感的怀念。”
“配乐是一个整体的艺术”主旋律没有记忆度,看完电影哼不出来——这是现在不少商业科幻电影配乐面临的一种批评,重灾区是漫威。科幻电影发展了一个多世纪,配乐也逐渐进入了工业化流程。商业科幻电影配乐之所以听上去“差不多”,甚至“主题不鲜明”,阿鲲认为这首先与电影的节奏有关。“以前电影慢悠悠的,现在节奏快,镜头快,对白快,如果同一时间传递太多信息,观众就很难抓住重点。
”因此,几乎所有的配乐主题性都不如以前那么鲜明。即便是像漫威这样庞大而复杂的IP体系,除了《复仇者联盟》的主题曲,也少有能记住的。
同时,temp music(测试音轨)的流程化使用,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差异性。测试音轨的作用就是给作曲家提供参照。
为了更好地把握配乐的整体风格,有时候也考虑到主创的偏好,一般都会先找一段现成的音乐,大致确定氛围和概念,并且要求作曲家尽量贴近这段旋律,加上合成器的音源库,共同构成了一种好莱坞工业流水线上的成熟“方法”。可以说,工业流程下,电影原声乐,拍板的不是导演,也不是配乐师,而是集体创作的成果。阿鲲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乐手交流“面前有很多条路,要往哪儿走?这需要导演、制片、作曲之间,以及每个人自己不断探讨。
这是一个整体的艺术。”阿鲲表示,“(电影的)有些段落,音乐可能需要跳出来,例如映衬‘再见了太阳系’片头的《流浪地球主题音乐》、《舌尖上的中国主题音乐》等。有些段落,我又希望观众能融入到戏里去,忽略我的音乐,把电影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去欣赏。”评价电影配乐的标准,从来不仅仅是能否被记住、哼出来;最关键的还是有没有帮助讲故事。
在《流浪地球》原声带里,最后一首电子乐大受欢迎,被认为是最精彩、最有阿鲲个人风格的作品。在电影结尾,地球拖着长长的“尾巴”,飞速掠过巨大的字模,刘慈欣原著的书页卷起翻过,如同穿越时空。很多人本来已经站起身往外走,结果在这里又哭了一次,不是因为难过,而是被“燃”到。其实,阿鲲是故意的。“完全使用电音合成器,预示着人类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我们不再回望过去,而是奔向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