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实验发现摄入糖浆可能促进肠道肿瘤生长。图片来源:Pixabay。《科学》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宣称,大量摄入“高果糖浆”有可能促进小鼠肠道肿瘤的生长。高果糖浆又称玉米糖浆,由于价格便宜,现在市面上的含糖饮料普遍使用它作为甜味剂。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每天喂患癌小鼠服用约0.5克含25%高果糖浆的糖水。两个月后,摄入了糖水的小鼠体内肿瘤比普通小鼠的肿瘤更大,并且更有侵入性。
其中机理在于,高果糖浆中的果糖在进入肿瘤细胞后,会被果糖激酶(KHK)分解并产生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脂肪。虽然小鼠实验结果不一定适用于人类,但研究人员还是怀疑高果糖浆和年轻人结肠癌高发病率有关。
新型细菌可用来合成超强“蜘蛛丝”。图片来源:Pixabay。蜘蛛丝的强度和韧性甚至比钢铁还高。过去几十年,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人工合成蜘蛛丝,希望用于工业生产。
他们试图将产生蛛丝的基因植入别的生物身体里,但是由于相关基因序列容易被切断或者改变,大多数研究以失败告终。4月2日,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则宣布他们克服了这一问题。他们将相关基因的一小部分植入大肠杆菌,这一小段基因不容易在细菌内被改变,因此可以持续复制产生“蛛丝”。这种转基因合成的“蛛丝”强度和韧性与自然蛛丝相似,未来可以用于航空航天以及生产高强度的织物。
细菌在液体中是怎么游泳的?
图片来源:Pixabay。细菌在液体中的运动方式可能和疾病有关,而科学家们对此方面的信息知之甚少。在水动力作用下,大肠杆菌等鞭毛类细菌很容易在液体表面陷入环形的游动轨迹中,而细菌却有办法摆脱环形轨迹的束缚以高效地获取营养,可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近日,法国蔚蓝海岸大学协会的研究团队通过一个数学模型描述了细菌探索液面的运动方式,揭示了细菌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切换频率。
具体来说,细菌倾向于留在液体中营养最丰富的表面,并且快速探索大片表面积。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运动模式正是为高效获取液面营养而发生的进化选择。
新算法模型准确预测慢性病人早期死亡风险。图片来源:Pixabay。上周,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表示,他们新开发的计算机模型可以预测慢性病患者的早期死亡风险。
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和来自英国生物银行(Biobank)、英国国家统计局等机构储存的五十多万人生理数据,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新的计算机算法模型。这一新算法模型在预测心血管类疾病患者的早期死亡风险时,整体表现明显优于当前通用的心脏病学方法,而且比人类专家更准确。研究人员相信,在进一步发展调试以后,这一算法模型将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人对重量的感知需300毫秒。图片来源:Pixabay。
当我们举起一个物体时,往往需要一小段时间来感知物体的重量,但这一过程要耗时多久呢?为了探索人感知重量的过程,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给出了答案。他们首先使用视觉信息让志愿者产生“大小重量错觉”,也就是会因为物体大小而误判重量。研究人员发现,志愿者只有在刚刚举起物体的前300毫秒会受到“大小重量错觉”的影响,而在此以后则不再受到影响。据此,研究人员认为人对重量的感知大约需要300毫秒。
引力波探测计划重启。LIGO探测器。图片来源:LIGO Lab。在广义相对论里,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当带质量的物体呈加速运动时,就会在时空产生引力波。目前,人类探测引力波主要依靠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欧洲处女座干涉仪(Virgo)。据《自然》杂志消息,在暂停了19个月之后,这两处天文台的仪器终于在4月1号重新启动。
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在这19个月期间升级了激光、反射镜和其他一系列的部件,灵敏度提高了40%,并降低了量子噪声的影响。科学家希望在此次升级之后,天文台可以扩大引力波的探测范围,提供关于引力波更详细的物理信息,从而在未来的一年内观察到更多的引力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