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能源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当今人口爆炸的时代,人口数量、人均消耗能量都在不停的增加,然而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来源——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是有限的。同时,能源消耗带来的副作用——环境污染,也一直困扰着人类。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化学的方式直接产生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能源?用新材料“优化”化学工业,让它更环保?
或者对能源进行更高效的利用,节约能源的同时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这也是墨子沙龙X上海图书馆4.14活动《新材料&新能源:让世界更“绿色”的化学》想要讨论的主题。我们知道,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然而水不会直接转化为氢气和氧气,空气中的氢气和氧气也不会变成水——宇宙万物能够稳定存在,在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能垒,只在达到一定条件时才发生化学反应,而催化剂是降低能垒促使化学反应发生的物质。
催化剂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工产品,而催化剂可说是化学工业的基石。对催化材料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精准控制化学反应,让化工过程的副产物排放更少、更绿色。来自厦门大学的郑南峰教授,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材料研究让化工生产更绿色”。
催化剂可以让我们用已有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想要的产物,但是能量转化产生以后,如何储存呢?电池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种储能方式。从手机、电脑、电动汽车到机器人、卫星,小小的电池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电池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它又是怎么工作的?科学家们现在还在研究电池吗?电池对我们的未来到底有多重要?来自中国科学院的陈立桅研究员将和大家分享“小电池和它的大影响”。
我们都知道,太阳光作为地球生态圈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光合作用是最基础的能量转换方式,如果我们能够进行人工光合作用,就等于掌握了解决环境压力、能源危机的金钥匙。人工光合作用是怎么工作的呢?有效地捕获太阳能、生成各种各样的生物质,还可以将废物(如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成为有用的化学物质。尽管这个方案在实现过程中仍然需要解决许多的问题,但是科学家已经开始着手探索这一项伟大的工程。
请听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杨培东院士与我们分享“液体阳光:光合生物混合系统的演变”。
活动时间:2019年4月14日13:30-16:30
活动地点:上海图书馆副楼二楼报告厅
主办:墨子沙龙、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
协办: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