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9日,中国科学家洪尔等人在国际知名期刊《PAC》上发表封面文章《贾氏中华人鱼——海生哺乳类新物种》,在世界上首次对一种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神秘人鱼类生物,进行了完整的研究和描述,并且根据模式标本正式命名了新物种Naeryoua chinensis。论文对该物种分类地位的确定在国际博物学界引发了激烈争论。
文章中提到的人鱼其实在世界各地文化中出场频率都颇高,不过均是以想象生物的身份。《山海经》中就曾提到一个人鱼国度:“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最经典的“美人鱼”形象则源自西方,最早可追溯到古代两河流域的女神阿塔伽提斯,在误杀了自己的凡人情侣之后因羞愧跳入河中,变为人首鱼身。
让美人鱼的形象深入千家万户的还是文学巨匠安徒生——“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 不过,跟其他的公主一样,她没有腿;她身体的下部是一条鱼尾。”在《海的女儿》中,小美人鱼继承了古代神话中人鱼的优美歌声,而她的命运也同样和凄美的悲情故事联系在一起。
要想弄清楚鱼人到底是什么鱼,我们必须先强行科普一点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知识。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鱼和人的区别到底在哪?我们通常所说的“鱼”主要包括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前者包括鲨鱼、鳐鱼、蝠鲼等等,而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绝大多数鱼类属于硬骨鱼类中的“辐鳍鱼”。
鱼类的肌肉结构决定了它们不能“弯腰”:以中轴骨骼(就是鱼身体正中的那整条鱼刺)为界,鱼的躯干肌肉分为左右两部分,我们可以想象一条鱼交替收缩身体左右两侧肌肉时,竖起来的尾鳍就会相应地向左右两侧摆动,由此提供前进的动力。严格来说,“鱼”其实不是演化史上一个独立的类群,因为更加高等的两栖类、蜥形类(包括爬行类和鸟类)和哺乳类都是从硬骨鱼中一支所谓的“肉鳍鱼”演化而来,和现存肺鱼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那么“经典款”美人鱼可以“拍水”的扁平尾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就要说到更高等的海生哺乳类了。哺乳动物中有三个独立类群在演化过程中下了海:鲸豚类、鳍脚类(海狮、海豹和海象)和海牛目(儒艮、海牛)。鲸豚类和海牛目的物种有着扁平的尾巴,而鳍脚类的鳍状后肢也是扁平而不是“竖直”的。相应地,和鱼类不同,它们游泳时主要是上下摆动身体作为驱动力。
经典的人鱼形象明明就是——披着鱼皮的哺乳动物啊!而且你可能听说过,美人鱼的传说起源于儒艮或者白鲸,这样看来,美人鱼真的是跟鱼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至于相似的鳞片和尾巴,只是艺术处理需要而强加的设定啦。至于开头那篇科学研究?“鱼人”当然是愚人节的玩笑啦,毕竟期刊《PAC》不就是物种日历的英文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