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木兰花:一位美国前外交官的中国之恋

作者: 王丹红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9-03-29

本文讲述了美国前外交官哈里·肯德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与李佩相遇并发展出一段异国恋情的故事。肯德尔因李佩的影响,改变了自己的职业选择,从化学工程转向新闻和外交。尽管两人最终因各自的生活选择而分开,但他们的故事成为了研究李佩历史的重要资料。

1944年,美国“飞虎队”士兵哈里·肯德尔在无线电工作台。来源:Harry Kendall;右:1945年9月,印度加尔各答,28岁的李佩身着美军制服。摄影:Harry Kendall

1945年8月初的一个傍晚,李佩带我到重庆的英国俱乐部晚餐。候餐时,一位美国朋友和我谈起战争结束后,在美中两国间开展贸易的机会,我因决定退役后要完成大学学业,婉言谢辞了

李佩被我们的谈话深深吸引。突然间,她的神情严肃起来,对我们说:“如果国民党和共产党不能和平妥协彼此的分歧,你们和我们之间将存在相当多的严重问题。现在,国民党政府太腐败了,许多人将乐意看见共产党取得政权,赶走蒋介石。”

这是哈里·肯德尔第一次听到李佩提及中国内战的幽灵。他没有和她争论,只是将这个信息存入他的记忆里,以作未来的参考。

哈里·肯德尔(Harry H. Kendall,1919-2009)是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官(1951-197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8月,24岁的肯德尔作为美国陆军航空兵第14航空队(飞虎队)一员,赴中国参战。1979年,他从美国外交官岗位退休,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2004年,85岁的他出版自传《远方的木兰花——我生命中的第一个30年》,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中国的经历以及一段短暂却刻骨铭心的异国恋情。

这段异国恋的女主角是李佩(1917-2017)。

1945年4月,双十年华的他们相识于兰州;8月7日,在战时陪都重庆,他们听到了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消息;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9月,肯德尔随部队回美国,在印度加尔各答候船时,与途经此地赴巴黎开会的李佩相聚;1946年12月圣诞节,两人在美国纽约重逢。1947年2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期间,李佩遇见了自己未来的丈夫——郭永怀教授,肯德尔心碎地结束了这段恋情。

然而,李佩也许从来都不曾知道:因为她,肯德尔改变了一生的职业选择。在遇见李佩之前,来自美国中部的肯德尔正在学习化学工程专业。遇到李佩之后,肯德尔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5年11月回到美国后,利用《美国军人权利法》津贴,肯德尔继续自己的大学教育。但是,他不再继续学习化学工程专业,而是成为路易斯安娜州大学新闻本科学生。

他后在耶鲁大学攻读国际关系学硕士学位,在北卡罗莱大学从事政治学博士研究,并最终成为一名外交官——尽管他后来从未来到中国执行公务。

1948年2月,在纽约上州康奈尔大学所在地绮色佳小镇,李佩和郭永怀结婚。这一年稍后,她在耶鲁大学与肯德尔见了一面。此后,世界和中国局势、中美关系巨变,双方杳无音信。35年后,1984年夏,他们才在美国旧金山再见,曾经的爱情之火已化作温暖生命的友谊。

最近三年,我研究李佩的百年人生。因为她的独生女儿郭芹已于1996年去世,我联系到了在美国洛杉矶的李佩女婿——吴海威先生,意外地发掘出李佩生命中的这段经历,并因此发现了肯德尔先生写的两本自传:《远方的木兰花——我生命中的第一个30年》,《从农场男孩到外交官——向世界讲述美国故事》。

李佩在1940年代的经历错综复杂,肯德尔在书中对这一时期李佩的回忆,像一束光,照亮了她年轻时代云遮雾绕的一段历史,也成为我研究李佩的重要史料。今天,我愿意和读者分享李佩研究过程中的这一新发现,并向肯德尔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事业做出的贡献致敬。

UUID: 833324c1-b937-4217-9914-6f8b166a5c4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3-29_远方的木兰花:一位美国前外交官的中国之恋王丹红专栏.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2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