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世界2019年第4期

来源: 科学世界

发布日期: 2019-03-27

本期《科学世界》涵盖了多个科学领域的特辑,包括空间的全息原理、时间的感知、人工智能对话机制、虚拟货币与区块链技术、自然界的蝶与蛾、鼯鼠的生态、新型蓄电池的研发、免疫机制的颠覆性发现、聚乙烯废塑料的处理技术、宇宙摄影的魅力、辣味的感知机制、献血的影响以及昆虫的特殊习性等。

特辑 | 空间只是一种幻想!?

“我们看到的世界,也许只是从二维平面浮起的全息图。”如今,在理论物理学家之间,正流传着一个如此离奇的观点。我们目之所及的世界,似乎毫无疑问都是3维空间。那么,为什么理论物理学家认为宇宙“或许是全息图”呢?本期,我们就将详细介绍令众多理论物理学家着迷的“全息原理”的精髓。

时间的科学特辑(2) | 如何感知时间?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无聊的时间却特别漫长”“觉得自己睡了好长时间,结果却只睡了2个小时”“不可思议的是,每天总在同一个时间醒来”……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吧?流淌在我们心中和体内的时间,与本刊2019年第3期“什么是时间?”一文介绍的物理时间以及时钟显示的时间,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人体有各种感觉器官,例如,通过眼睛获得视觉,通过耳朵获得听觉,但我们对时间的感受并非来自感觉器官。

那么,我们的内心与身体是怎样“测量”时间的呢?

人工智能革命特辑(2) | 能对话的人工智能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大都配有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助手功能,例如,可以说出“OK Google”或“Hey Siri”来唤醒语音助手,通过语音指示进行检索或播放音乐。人工智能是如何听见我们的声音的?又是通过怎样的机制来理解语言的意思并进行回答的呢?“人工智能革命”特辑的第2篇将探索人工智能是如何“理解语言”并“自然地进行对话”的。

特辑 | 虚拟货币与区块链

近两年,“虚拟货币”和“比特币”成了非常热门的词汇。虚拟货币是指在互联网上流通的新型电子货币。尽管目前存在多种虚拟货币,但比特币可谓虚拟货币的“先驱”。利用“区块链”这一全新技术,不需银行等金融机构或“特定管理者”介入,就能够简便地进行资产交易。而且,区块链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虚拟货币,还可以应用于行政系统等货币交易之外的各种领域,并有可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世界的运行机制。

本期将彻底剖析备受全球瞩目的虚拟货币与区块链技术。

自然 | 蝶与蛾:翅膀上的神秘图案

翩翩飞舞的蝴蝶和飞蛾,它们翅膀上的颜色和图案简直称得上是五花八门:既有五彩斑斓、鲜艳夺目的,也有平淡无奇或与背景融为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的。有一些精美的图案甚至像是人手绘出的一般。本期将介绍鳞翅目中几种具有特殊形态的蝶与蛾。

自然 | 鼯鼠:乘风滑翔的小飞侠

日本小鼯鼠,别名虾夷小飞鼠,是生活在北海道的鼯鼠。它是属于啮齿目松鼠科鼯鼠族的哺乳类动物,和松鼠、白颊鼯鼠属于同一亚科,能利用皮膜滑翔。让我们一窥这种长着又大又圆的眼睛、非常逗人喜爱的虾夷小飞鼠的生活。

探索 | 新型蓄电池呼之欲出

“锂离子电池”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现在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或电动汽车。但是,要迎接今后“蓄电池社会”的真正到来,还面临着成本和资源问题,以及安全性、容量限度问题。研究人员正在加速竞争开发和以往锂离子电池具有不同结构的“下一代蓄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有力候选,“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锂空气电池”的研发走到了最前沿。

探索 | 免疫常识被颠覆

人体具有迅速排除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的能力,即“免疫”机制。近年来,关于天然免疫的研究取得了飞跃发展,免疫常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获得性免疫”是免疫机制的主角,而“天然免疫”只是配角,但目前的研究表明,被视为原始的天然免疫实际具有高等机制,对“获得性免疫”的启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聚乙烯废塑料变燃油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的黄正研究员通过研发一系列金属有机催化剂,实现了聚乙烯在较温和条件下的选择性降解,得到柴油等产品,因而获得了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聚乙烯是如何被降解的?这个成果有什么样的应用前景?本刊为此对黄正研究员进行了专访。

宇宙奇观 | 用相机记录宇宙光辉

由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主办的天文摄影大赛“年度天文摄影师”在2018年迎来了10周年,收到了来自91个国家4200张以上的天文摄影作品。让我们和天文摄影师藤井旭先生一起欣赏优秀的获奖作品。

生活 | 辣不是一种味觉

吃了辣椒等辛辣食物后,舌头会火辣辣地痛。感受到辣味时,舌头发生了什么?吃到辛辣食物后,身体会感觉好像发热或是出汗,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看看感知辣味的机制以及辣味带给身体的影响。

生活 | 献血会伤害身体吗?

我们经常在街头或献血站看到有人献血。为什么每天都要采集血液呢?通过献血收集到的血液会在何时使用?提供血液的志愿者一时血液减少,会对身体产生伤害吗?

视点 | 在灰烬中繁衍

虽然有“飞蛾扑火”的成语,听上去很悲壮,但其实飞蛾并不是被火而是被光吸引,更确切地说是“飞蛾扑光”。有一种昆虫,的确会“扑火”,而且是真的喜欢火。这是一种身长只有1厘米的吉丁科甲虫,美洲原住民对它们有一个很形象的称呼,叫做“火虫”,因为它的身体是黑色的,所以也叫做“黑火甲”。

UUID: 331876ef-1bae-4b98-89a7-8ac7ffd735b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科学世界公众号-pdf2txt/2019-2020/科学世界_2019-03-27_科学世界 · 2019年第4期上新!.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