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看到这样的“芹菜”,可别乱吃

作者: 秦隆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9-03-23

介绍了两种野菜——水芹和野豌豆,强调了它们虽出身蔬菜名门,但因含有毒性物质,不推荐轻易尝试,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万物复苏的季节,听说大家想去采撷新鲜的野菜?今天要介绍的野菜,尽管还不需要到林区泽国去专程寻找,却也要走到田间、后山或者溪边之类的地方,才能采到。采撷野菜,回归林野。图片:Pexel / pixabay

有这样两种野菜,它们都出身于蔬菜名门,其后台家族在菜市场上的风头,与名动天下的十字花家族和菊家族差不了多少。这两位菜蔬大族中的乡野浪子,仅仅从名称中就足以了解到它们的血脉,它们就是——水芹和野豌豆。

水芹(Oenanthe javanica),伞形科(Apiaceae)水芹属(Oenanthe),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茎叶可作蔬菜食用。水芹味道清新,收集容易,处理简单,在泉涧池洼、溪河湖沼之畔,你都有机会寻找到她的芳踪。图片:Useful Tropical Plants

尽管味道讨喜、处理简单,但水芹却并不推荐轻易尝试,原因还在一个毒字。

不过,和野豌豆不同,水芹本身并没有什么毒性,倒霉就倒霉在它的身世上。水芹所属的伞形科大家族,绝大多数种类的花都是由众多细小的五瓣花组成很多小伞,再由这些小伞组成一把把大伞的复伞形花序。凭借这个鲜明的族徽,即使是刚开始接触植物分类的同学也能轻松报出它们的科名。

然而,在家族内的区别却非常小,偏偏伞形科孕育了水芹,也同样孕育了毒参(Conium maculatum)、蛇床(Cnidium monnieri)这样土农药级别的毒草。特别是含有剧毒物质“毒芹碱”的毒芹,不仅外貌,就连生长环境都和水芹基本相同,于是,误食伞形科毒草中毒乃至致死的事件每年都频频发生。

尽管伞形科大家族分属困难认种更困难,我还是试着给大家提供一个水芹和毒芹的区别以为参考。当你有了七八成把握的时候,可以去到水边捞起一棵植株看它的根部——根部的茎明显一节一节、在每节都长有须根的,便是水芹属的植物;而看不到分节或分节挤作一处、往往长有肉质支根的则是毒芹。这样,即使记不住什么叶形花序双悬果之类的术语,也还能草草予以区别。

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蝶形花科(Fabaceae)野豌豆属(Vicia),多年生斜升或攀援草本,嫩叶可作为蔬菜食用。踏青采薇,认准了哦。图片:luirig.altervista.org

野豌豆的蔬菜血统,就应在一个“豆”字上。大豆、绿豆、蚕豆、刀豆、木豆……甚至地底下的花生豆,谁还没在菜肴里见过那么三五种豆子呢?由于这一层亲近,野豌豆的家族顺理成章地以豆为名,叫做豆科。说起这个豆家族,还真是比较麻烦的一家,因为它们都有着特殊的果实类型——荚果,豆家族曾被视为一个整体。

然而就算豆科的三个亚科各自分家,野豌豆一家所属的蝶形花亚科也占了豆科总物种数的三分之二,使得分家后仍然不失被子植物五大家族之位。

而豆家族众多的名士几乎也全都出自这一脉:行道观赏有刺桐(Erythrina sp.),饲用牧草有车轴草(Trifolium sp.),药材有“百药之王”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木材更是有以“黄花梨”之名著称的“木中黄金”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各行各业,不胜枚举。

豆家族凭借着庞大的阵容,在从城市绿地到干旱荒漠的各种环境中都能出没,但是野豌豆一家却一如《草虫》中的描述,偏爱离人不近不远的山林郊野。我一个师兄就曾在帝都山里的菜馆吃到过凉拌的野豌豆苗儿,在焯得透透的并充分浸泡之后,剩下的淡淡草香适合各种调料的搭配。而之所以一定要煮熟透,是因为野豌豆及豆科的众多其他物种含有氰基丙氨酸等有毒物质,要通过高温使其结构改变,失去毒性。花期植株中有毒物质含量更高。

这回介绍的两位主角:芹和薇,名头虽然清新可人,但都跟“毒”字有颇深的纠葛。因而再次强调,请一定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尝试野菜,否则没煮熟的野豌豆和伪装成水芹的毒芹,可是会教训你那自以为是的小清新。

UUID: 0932c9ce-9f91-48b3-a76e-360591a7d09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3-23_野外看到这样的“芹菜”,可别乱吃.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