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只“顾家”的小老鼠体贴地为它所居住库房的主人整理工作台的画面,被捕捉了下来并分享到了网络上。在视频中,小老鼠从一个盒子里跳出来,将一个个螺丝、指甲剪和金属链条等一一扛回盒子里。它是在像我们人类一样收拾自己的家吗?如果是的话那还挺有意思。但在生物学中,事情鲜少这么简单。
在动物界中,出于卫生原因清理生活区并不是一种罕见的行为。蜜蜂会将已经死去的同伴从蜂房中移走,雄性的鱼会将霉菌和淤泥从鱼卵中清理出去。对于那些要通过跳舞来吸引配偶的鸟儿来说,清理自己展示区域的杂毛和碎片是很普遍的现象。
然而所有的这些原因都不适用于老鼠,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种以啮齿动物的天性为依据的解释。生活在北美洲的林鼠有收集闪亮的物体、石头和木头来保护巢穴的习惯。
有些老鼠喜欢拥有一个好的食品储藏室,当食物充足时,它们就会囤积食物。许多啮齿动物会将在自己领地上发现的新东西埋起来,这有时被认为是所有啮齿动物都有的天然挖掘反应的延伸。老鼠喜欢打洞,所以挖掘的冲动是它们行为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老鼠还会将它们当作被褥的东西用来建造巢穴。
虽然仅凭一个简短的视频很难确定老鼠为什么会清理周围环境,但老鼠的行为可能与它们的囤积、掩埋和总体环境处理等许多反应有关。那些出现在老鼠领地里的物体会让它有些困惑,于是它将这些东西都藏在了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所以动物比我们想象的要整洁得多,不仅仅是这只老鼠,对许多动物来说,清洁是一种美德。
响尾蛇没有四肢,但仍然会用它们三角形的头和肌肉发达的脖子来清理狩猎场地,从而达到在草丛中穿梭自如的目的。清理它们周围的空间或许能让它们更清楚地知道通往潜在猎物的路径,这对那些在发动攻击后无法改变目标的捕食者来说非常有利。
鸣禽会拖拽幼鸟的“粪囊”,将它们扔出巢外。人们曾看见过蓝鸲把粪囊挂在电线、栅栏和电线杆上。这些鸟会非常严格地对粪便、没吃掉的食物和死亡的雏鸟进行非常严格的清除,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感染并让巢穴更难被捕食者发现。
对于群居动物而言,疾病的风险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蚂蚁和蜜蜂等群居昆虫都生活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这使得它们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传染。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蚂蚁类物种都会把死亡的同伴尸体带出巢穴,而不是任由尸体在巢穴溃烂。一项研究发现,如果阻止蚂蚁将尸体移走,那么它们死亡的可能性会更高。不过印度跳蚁有一种略微不同的清理之道——它们的巢穴中包含一个“垃圾”室,里面堆满了死去的蚂蚁、剩下的猎物和粪便。在这些垃圾室中,有一群由蛆虫组成的“污水处理队”,它们会吃掉垃圾,防止室内发生堵塞。
和蚂蚁一样,裸鼹鼠也生活在地下,并遵循着与蚂蚁相似的清理系统。它们会在洞穴中建造特殊的如厕区域,当厕所被填满时,鼹鼠中的“废物处理工”就会用泥土堵住它,然后挖一个新的如厕区域。在挖掘地道的时候,裸鼹鼠可谓一丝不苟,它们会把过道里任何不守规矩的树根、鹅卵石和其他杂物统统移走。有一回,科学家将电缆和温度计植入了鼹鼠洞中,结果这些东西很快就被“清洁团队”清理掉了。
如果你看过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你可能还记得其中一个有趣的镜头:一只雄性的加里波第雀鲷(太平洋中一种橙色的热带鱼类)会不厌其烦地把海胆从它们的巢穴中移走,结果第二天发现还是被海胆覆盖。在雀鲷种群中,养育后代的工作大部分是由雄性承担的。成年后,雄性的加里波第雀鲷会挑选一块适宜居住的珊瑚礁,然后在那里度过余生。它们除了会移走海胆这类不速之客,还会清理掉其他垃圾和四处游荡的海星。
并且,它们会啃食掉除了几种红藻之外的所有植物,将红藻修剪到大约一英寸长,以便让鱼卵完美地栖居这座珊瑚礁里。
如同身体特征一样,行为特征不仅会受环境影响,还可以通过遗传获得。一些特征会使得部分个体更可能繁殖后代,从而将它们的基因传递下去,比如坚持清理以预防疾病或避免被捕食就是这样一种特征。尽管我们倾向于认为人类是独特的,但我们也有必要用达尔文的一句话来时时提醒自己:“人类和高等动物在思想上的差异尽管很大,但这种差异必然只存在于程度上而非种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