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卡定律”,也称“罗卡交换定律”(Locard Exchange Principle),在很多跟法证有关的书籍和影视作品里被提及,更在许多案件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法证学的“公理”的破案故事。
1986年6月,美国加州一名渔夫在萨克拉门托附近一处水渠边发现了一具泡在水中的女尸。警方通过失踪人口与牙医档案,确认死者是时年19岁的斯蒂芬妮•布朗。不久之后,又一桩谋杀案发生,26岁的女孩查梅因•萨卜拉失踪,三个月后遗体被发现。同年9月,第三个受害者的遗体被发现,同样是被人勒死,吊带被割断。这些细节表明,作案的应该是同一个人。
1987年7月,25岁的女孩卡琳•芬琪在I-5公路附近遇害,法证人员在其遗体上发现了一小片胶带。1987年,当这个绞杀者企图绑架、杀害另一个受害者黛布拉•古菲时,被当场抓捕,嫌疑人是时年48岁的罗杰•基比。警方在基比的汽车中搜到了手铐、震动棒、一把大剪刀等物品。
现代法证学的开山大师埃德蒙•罗卡提出的“凡有接触,必留痕迹”定律,成为法庭科学的一块基石。法证专家费伊•斯普林格通过对犯罪现场的调查,发现了许多证据。1991年5月10日,基比被认定杀害了弗拉肯波尔小姐,被判处25年至终身监禁。2008年,基比再次被起诉,更先进的法证科学技术给了检方更充足的证据,最终他与检方达成认罪协议,被判处5个终身监禁。
罗卡定律不仅可以作为将嫌疑人定罪的有力武器,在替无辜者洗脱冤屈上也同样功不可没。1991年,威廉姆斯•史密斯被控性侵,李昌钰博士通过检验物证,证明了所谓的推搡和强暴并没有发生过,最终史密斯无罪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