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旅游,有人痴迷圣地巡礼,有人疯狂购物,喜欢动植物的小伙伴,则会把动物园、水族馆之类的场所加入行程。在几个月前的大阪之行中,我的行程几乎被动物占满了,整整三天,我逛完了活生物博物馆(NIFREL)、天王寺动物园和大阪海游馆。累是真的,但满足也是真的。在上次的游记中,我给大家分享了活生物博物馆,今天就来分享我旅行的第二站天王寺动物园吧!
在大家的惯有印象中,日本的动物园应该水平都很高,能让人不断点赞,但是当我走进天王寺动物园时,迎面而来的“传统”气息却让我颇感意外。鹳和鹤笼舍的“拍照不友好铁丝网”首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笼舍里面是看起来很“人工化”的水池、一马平川的草地、以及几棵孤零零的灌木。黑颈长脚鹬更是连草皮都没有。还有在别的动物园中常驻门口C位,营造视觉效果的火烈鸟,在这里却站在一个干水池中,旁边也没有牌子解释一下为什么没水。
这个区让我对天王寺动物园的期待值一下就降低了。如果非要夸夸这个鸟区,我也只能说保持得很干净,以及空间不算太小。难道只有灰冠鹤(Balearica regulorum)毛茸茸的脑袋瓜儿可以抚慰我的心灵了吗?不过我也不能就此出园啊,来都来了不逛完就评价可是很片面的,而且我的内心也确实有所不甘。
于是我又一头钻进了爬行馆。这里似乎比刚才的鸟区要好一些,虽然布置的水平参差不齐,但也有一些特别的点。比如这只鬃狮蜥的环境就挺简陋的,但是上面贴了一块黑色的遮光,写着“试试和蜥蜴一样的视角来看看(试试蹲着看)”,既能让挡住太阳灯的光线,又是一种与动物平视的引导。这就让我有点惊讶,要知道,对于动物园和大众来说,爬行动物往往很容易被忽略掉,而在这里竟然开始引导平视了。
再来看日本蟾蜍(Bufo bufo japonicus)的环境,设计的就比较美观实用了,石块、仿真木桩和土形成了一个逼真的自然生境,并且“展示日本蟾蜍”本身也符合了近年来“着重展示本地物种”的趋势。我还发现了中国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它虽然没什么知名度,但却近况堪忧。
这种濒危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等地,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只剩下不到1000只,2003年首次报道在越南还有一个种群,但也只有不到100只。在天王寺动物园中共有两只中国鳄蜥,这是其中之一。
这时我的心中逐渐燃起希望和乐趣,也许天王寺动物园还有一些宝藏等我挖掘?
不过当我看到下面这个缸,我觉得我挖掘出来的可能也不是宝藏,而是工作人员诡异的脑洞……你们把白化的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 var. albino)展示得像是抛尸现场是什么鬼啊!!旁边的卡片上还写着工作人员设计的“萌萌哒”对话。“好像假的呀!”“死了吗?”“停下看一会儿,其实有在动呢!”……抱歉,搭配这种对话更诡异了好吗!(手动再见)
带着哭笑不得的心情,我继续在天王寺动物园中探索,越走越发现,这座1915年开始运营、日本第三个动物园,虽然残留着老式动物园的问题,却在焕发新的生机。天王寺动物园坐落在大阪市内,可以理解他们场地有限,但其中一些笼舍的布置已经更加符合现代生态化的风格了。比如河马、黑犀(Diceros bicornis)这种大动物,都有相对更大的活动场。
河马的大池子泡两只绰绰有余,水也难得地维持着清澈,能轻松看见里面的河马和鱼。而黑犀的场地在远处用树枝堆起了一排本杰士堆,既能丰富游客的视觉效果,也能满足动物的遮挡需求。正中间还有一棵活着的树,考虑到这些大力士的破坏力,饲养员为了保树想必也费了不少心思。
黑犀的笼舍。但让我很奇怪的是,虽然环境不错,黑犀却异常瘦。直到我回来查了动物园的blog,才知道这只叫Tommy的雄性黑犀已经36岁高龄了,是日本年纪最大的黑犀。那时它已经处在身体突然变差的状态,经过药物的治疗和食物调理,仍然不幸在2月7日去世。看到工作人员回忆Tommy的过去,从被雌性欺负的弱鸡成长为4个孩子的父亲,再看到自己手中这张年老体弱的照片,也是不禁感慨生命的流逝。
年迈的犀牛Tommy。除了河马和黑犀,动物园中狮、虎、狼也是游客眼中的明星。在天王寺动物园中,狮子也有了新式的室外场。藏狼(狼的亚种Canis lupus chanco)和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其实需要的空间比狮子更多,但如果场地有限制怎么办?
天王寺动物园的狼区虽然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小房子,单个房子空间不算太大,但是他们从数量上进行了弥补,占据了一整排四个大大小小的屋子,适当降低狼的密度。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最大的一间笼舍会有喂食表演,饲养员会在中间的铁丝网上挂上肉片,在石头缝中也藏上肉,让狼自己寻找。个人认为,虽然跳起来够食物不算自然行为,但是也算是丰富狼生活的一种方式吧。
不尽如人意的是东北虎的笼舍,目前还是台阶式的场地,东北虎也出现了刻板行为,希望他们把改造计划放上日程吧。大型动物身体大,需要的场地也大,但其实小型动物也有享受宽阔场地的需求。动物园中我们比较常见的拥有一大片活动区的小动物,应该是细尾獴了。它们獴口众多、跑来跑去还喜欢挖洞,没有大场地真不行。
所以当我在天王寺动物园看到两个带着坑的土包时,我以为会看到细尾獴,但等了一会儿,却冒出了两只棕红色的侏獴(Helogale parvula)。能看到和别的动物园不一样的动物,也是一种新鲜的体验。
侏獴的笼舍和它们的真面目。不过,上面这几个大场地都不是最厉害的,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天王寺动物园的鸟园。进入鸟园的瞬间,我立刻被这个超大的空间震撼了,原来门口的鹳和鹤并不是全部。这个鸟园至少有五六层楼高,照片右侧还可以继续往前走。这样宽阔的地方足够鸟类展示自己的自然行为,抬头四顾,已经有几对鸟搭好了巢。水里还养着鱼,让我抓拍到了亚成体的苍鹭(Ardea cinerea)成功吃到下午茶的瞬间。
横向不够,纵向发展。但是就像之前说的,在市里的动物园场地紧俏,没办法给所有动物大场地。这就需要另一种解题思路——立体发展。比如在草原动物区的转角围墙处的蹄兔(Procavia capensis)的笼舍,面积并不大,但里面却布置成了一整面岩石墙,供它们在石块上、石缝中来回穿梭。蹄兔蹦蹦跳跳的劲头以及它们的长相和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兔子,但它们其实和大象关系更近。
前面三个、后面四个的脚趾数量和扁平的脚趾形状就是比较直观的亲缘证据。当你仰望它们,还能看见弯曲尖锐的门齿,就像弧度向下的象牙。
欧洲盘羊(Ovis orientalis musimon)的活动场同样借助建筑的高低走势建造了一面高高的岩石山,很自然地展示了它们的攀岩能力。至于左侧高台上太阳花一样的东西,那是给盘羊蹭毛的,尤其在换毛季,非常好用。盘羊的岩石山海拔已经很高了,还可以开发更高的空间吗?请在下面这张图中找到考拉……说实话,我自己看照片都要找半天。真的很想知道饲养员怎么在下雨天收考拉,用小喇叭喊话吗?
快乐的病号。
在传统的动物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危险的动物被放在了“坑”中,但是现代动物园会保持游客的视线与动物水平或者仰视,减少对动物产生视觉压力,并引导游客理解“众生平等”的概念。在天王寺动物园中,北极熊的展区就还停留在“坑”式,并且还有阶梯式地面以及不算很大的空间,看不到水下的场景也非常遗憾。所以我趴在栏杆上,想看看北极熊的状态如何。但是当我看到它钻出水的时候立刻惊呆了!等下,我有没有看错?
为什么北极熊像是裸着的?仔细一看看,身上还有紫色的,仿佛涂了药的痕迹,这是一个(曾经)剃了毛的病号啊!
不过有了前车之鉴,我决定观察一下再判断这个情况。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盯着这头熊看到甚至忘记了时间,因为它真的玩儿得好开心!它喜欢把桶套在头上去顶球,喜欢站在高处把玩具都甩进水里再扑通一声跳水去抓,并且跳水前还犹犹豫豫做心理建设,开心得像个五六百公斤的孩子。
不管是笼舍还是皮肤病,此时都已经被抱着玩具的它抛到脑后了。天王寺动物园里还有另外一个同样惨遭剃毛的病号,但是原谅我不厚道地想笑,因为这只小熊猫只剃了下半截的毛,就像没穿裤子一样。由于没有任何说明,我只能通过观察它的行为来判断是不是无碍的。当然结果是肯定的,这只小熊猫同样挺开心,光着腚的它,仿佛感受到了双腿的释放,跑得贼拉快,在我的一堆虚片儿中,它的眼睛闪烁着中二的快乐。
从传统到现代,路很长,但正在走。逛完天王寺动物园,我感觉到了传统和现代的不同风格在切换碰撞。他们有不能忽视的问题,比如遗留的老旧设计,没有展示水下或地下的游客通道,有些笼舍(尤其猿猴区)过于狭小等等。但是同时,又有一些笼舍让人觉得别出心裁、眼前一亮。他们生病的动物没有立牌说明,但是动物的状态却又保持的很好。可以说是有遗憾也有惊喜。
我想,天王寺动物园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从动物园中的细节和blog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温度。就像我发现的这个小小的祭坛,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人性和温暖,相信也能让游客意识到,对动物的逝去表示悲伤和缅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还有我错过的大象展区,展现了背后设计者对于人和动物相处的思考,真是用心良苦。没错,我就是那个看到门口写着动物园没有大象就真的没进去的人。
如何展示大象?让没有大象的动物园告诉你。
最后额外说一句,这家动物园其实还有一种难得一见的动物——几维鸟。不过我在位于夜行馆的笼舍前找了半天也没有看到,不知道是躲起来了还是仙逝了……如果你也有机会去天王寺动物园,帮我找找看吧~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图文均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小米。致谢:感谢日语翻译小雨伞、莲茜对本文提出的意见。逛动物园还应该看什么?
作为一个自然爱好者我们逛动物园的姿势当然要科学又专业出发前来听听@翼狼Elang老师的讲座用最直击灵魂的画风告诉你逛动物园,我们应该看些啥?逛动物园必备指南讲座门票¥1为什么动物+公园 ≠ 好动物园?如何伪装动物行为学家,高大上地逛动物园?如何游览动物园,才能既不打扰动物,也不被动物打?身边有哪些好的动物园值得一看?
往期讲座(非直播)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