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胜是国际知名干细胞化学生物学家、转化医学领域专家,也是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2016年8月,他开始担任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创建主任。GHDDI由盖茨基金会、清华大学和北京市政府联合发起,是一个独立运营的非营利机构。
甫一成立,GHDDI便创下多项记录:它是国内首个由外资参与设立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科研机构,国内首个政府以新型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的科研平台,还是全球首个由盖茨基金会出资成立并直接参与运作的独立研究机构。
与市场运作下瞄准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高投入、高回报病种的药企不同,GHDDI更为关注的工作命题是如何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口解决结核病、疟疾、腹泻、寄生虫感染等事关全球健康的重大疾病,如何通过新药研发带动科技发展,培育顶尖人才,进而孵化出更多新药项目和创新机构,成为中国与全球研发合作的纽带与标杆等。
最近,身兼GHDDI的领导者与科研工作者的丁胜分享了自己对于全球健康和药物研发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与全球健康的理解。
全球健康挑战已到新的阶段。我们曾在抗击疟疾、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中取得过重大突破,而近年在某些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却进展受阻,出现反弹、强耐药性等新问题。这些都说明应对全球健康的挑战已到新的阶段,我们需要针对具体疾病具体分析,考虑是延续原有策略,还是重新制定政策或研究科学问题。
药品研发的固有挑战是导致全球健康危机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根本原因是新药研发成本高、耗时长、风险大,针对贫困国家重大疾病的商业研发投入低,且不持续,部分针对贫困人口疾病的药价高昂,假药横行。
过去两三年,我们和盖茨基金会多次探讨,如何打造新药研发的可持续模式。GHDDI的成立,就是希望探索中国模式,解决全球健康疾病和新药研发的挑战,推动全球健康的发展。
正如年信中提出的“全球的也是民族的”,国家利益和全球安全、全球健康的发展,不存在矛盾之处。全球很多疾病被控制,不再传播,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有益,其他地区和发达国家也会受益。
传染病无国界,现在全球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发展中国家的疾病爆发,就会波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到全球各地的健康状态。开展对外医疗援助可提高发展中国家对疾病的抗击能力,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稳定性,进而促进本国安全。
如中国发现并生产的抗疟药物青蒿素,不仅使中国即将全面消除疟疾,还能进一步帮助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抗疟。中国也生产长效蚊帐,盖茨在年信中指出,得益于推广使用蚊帐等多种手段,疟疾致死人数自2000年来已下降42%。
此外,经过过去二三十年的努力,中国基础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长足发展,医药研发配套体系日趋完善,经费投入迅速增加,这些都使得中国有能力解决全球健康疾病。GHDDI的建立,正是我们通过新药研发来应对全球健康的挑战中所探索的一种中国模式,以此解决其他国家不能解决的或正在解决的难题。
现在我仍在延续干细胞、再生医学方面的科学探索,但这是针对具体科学问题而言的;建设打造GHDDI平台,不再是解决单一的科学问题,而是要解决更多问题,这涉及许多方面,二者还是挺不一样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要花很多时间考虑制定机构的发展战略,比如吸引顶尖人才,寻找和对接全球资源,释放机构的影响力和贡献价值等。而这些,都围绕着我们对GHDDI的思考来进行。
我们希望把GHDDI打造成先进的新药研发引擎,利用中国的研发实力和创新环境,通过可持续的创新模式来针对全球健康及相关领域的重大疾病开发新的药物。我们也希望GHDDI成为一个创新播种机,不断扩大新药项目,构建同类新型机构和企业,产生规模效应,从而扩大GHDDI这种创新机制的影响力。
对此,我依旧乐观。现在发现新技术的速度不断加快,且其用于治疗疾病的时间正大幅缩短,未来肯定是有更多疾病能被治疗,这一趋势是毫无疑问的。比如,由于免疫疗法的突破和大幅度探索,可能未来15年,癌症将是可控的。人类同疾病的斗争,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停止。GHDDI正从实际问题切入,积极探索更具普适性的技术突破,开展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一起努力解决全球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