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一剑刺到,令狐冲顺手还了一招,不想这一招并非恒山派剑法。岳灵珊一怔,低声道:“青梅如豆!”跟着还了一剑,削向令狐冲额间。令狐冲也是一呆,低声道:“柳叶似眉。”
金庸的小说《笑傲江湖》里面,令狐冲与岳灵珊共创的“冲灵剑法”,招数的名称是极美的。相比之下,狄云学的招数是“落泥招大姐”,石破天是“开门揖盗”,让人不忍吐槽。我想连欧阳修都会很开心的,毕竟,令狐冲这两个剑招,名字便是出自欧阳修的词作《阮郎归》:南园春早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古人偏爱“柳叶眉”,不仅欧阳修写过,白居易在《长恨歌》里也写到“芙蓉如面柳如眉”。垂柳(Salix babylonica)实在给诗人们提供了很多遐想、比拟的空间,但“柳叶眉”并非白居易、欧阳修或者令狐冲的发明,至少在南朝梁元帝时,就有“柳叶生眉上,珠珰摇鬓垂”的诗句。白居易不乐意了。柳叶如眉不是我原创的,好啊,我给你制造个原创!
在老白的家里头,有两位最得宠的爱妓,樊素能歌,小蛮善舞,于是白居易作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其实在此时之前,也有“转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的句子,所以白居易特地加上了人名——小蛮腰!广州新电视塔每每被人以此昵称称呼,白居易每每心怀得意之感(雾)。
在“小蛮腰”背后,还有一段浪漫的故事。白居易年老,小蛮却正值妙龄,为了小蛮的未来,白居易想让她另觅人家出嫁。出嫁自然要问问小蛮的意见,但这种事直面问总有点不便。彼时唐东都洛阳的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于是白居易以此为题,写了一首歌词,叫做《杨柳枝辞》,歌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将拥有杨柳腰的小蛮,与荒园中的柳树相比,这是在说:不要和我一起在这里浪费青春啦,小蛮你到底嫁到谁家去呀?于是小蛮答应了出嫁之事。后来唐宣宗皇帝听到这首歌,还命人把永丰柳的枝条取来,扦插在皇宫内院。
隋炀帝在龙舟的宴会厅里享乐,因着两岸的垂柳为他遮荫,炀帝龙心大悦,道:“柳树甚得我心,我就赐它和我同姓,叫做‘杨柳’吧!”躲在房梁上偷听的陈靖仇惊叹道:“这都行?我要是当了皇帝,我也这么干!嗯,比如,我爱吃瓜,就赐姓叫‘陈瓜’啦!”这是老游戏《轩辕剑叁外传:天之痕》之中的情节。玩到此处,我突然想起,难道杨柳这名字,真是隋炀帝搞出来的?游戏确实没有凭空捏造。
虽然情节略有出入,但唐人的著作《开河记》中写道,隋炀帝征用民女拉纤,每船用缆十条,每条用女十人,嫩羊十口,相间而行。正值暑热,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将垂柳栽于两岸。栽植垂柳,有三般好处: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则牵船之人,护其阴凉;三则率舟之羊食其叶。隋炀帝挺开心,下令民间百姓皆来栽柳,他自己也亲力亲为,先栽一棵,继而群臣也纷纷栽树,之后才轮到百姓。
隋炀帝过完了植树节,御笔一挥,写道:“赐垂杨柳姓杨。”于是柳树就叫做杨柳了。
这当然是唐朝人的演绎,反正尽情诋毁隋炀帝,也不会被和谐。“杨柳”一词由来已久,《诗经》里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早在先秦时,古人就能模糊地区分杨和柳两类树木,却同时也用杨柳指代柳树。于是后人时而明白,时而糊涂,用“垂杨”指垂柳的事也时常发生。比如南宋姜夔《莺声绕红楼》词中就说:“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前舞丝丝。”这肯定是写垂柳了。杨树和柳树到底应该怎样区分呢?
古人稍微靠谱的说法,来自《本草纲目》:“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区分常见的杨和常见的垂柳,但却并不严谨。如果按照如今植物分类学的观点,有两点可以从大类上来区分杨属与柳属植物:一是看花序:虽然杨与柳都是柔荑[tí]花序,但杨属(Populus spp.)植物的雄花序,通常都是下垂的;柳属植物的雄花序,则是直立的。
二是看芽:杨属植物的冬芽具有数枚鳞片,并且具有顶芽;柳属的冬芽仅有一枚鳞片,无顶芽。
既然说到雄花序,当然就有雌花序。柳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垂柳的雄花序,在春日里看上去呈黄色,视觉效果是毛绒绒软蓬蓬的状态,其实细看之下,那是由许多小花组成的,而小花里最重要的器官就是雄蕊。雄花序中雄蕊最显眼,看上去的黄色也是来自雄蕊的花药。雌花序就比较不起眼了,因为没有雄蕊的黄色花药,雌花序看上去自始至终都是绿色的。
城市里其实并不欢迎雌性垂柳,因为雌花会产生大量柳絮,影响市容,致人过敏,成为火灾隐患,甚至还可能导致汽车发动机出现故障。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只种雄株,不种雌株,就是园林绿化部门努力的方向。在幼苗期,想要鉴别垂柳的性别,需要取样检测,成本较高,所以简单易行的方法是,直接用雄株来扦插。如今园林绿化用的垂柳,大多数都来自于扦插。对于苗圃而言,通常在育种时才会选择有性繁殖。
由于垂柳容易扦插,自古至今,民间多有关于插柳的故事或说法,其中一个是这么说的:如果把柳枝正着插在地上,长大后的柳树枝条会向上扬,把柳枝倒着插,长大后才是枝条下垂的垂柳。你信不信?反正我曾经信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正着插、倒着插,插了好几根,一根也没插活。如今当然是有更靠谱的解释:扦插时就算倒插可以插活(选取合适的茎段就好,看从哪个节生出不定根,类似压条),也不影响长大后柳树枝条的指向。
枝条下垂的通常是垂柳或绦柳。现在一般认为,绦柳是垂柳或旱柳(S. matsudana)的品种,学名为S. babylonica 'Pendula'或S. matsudana 'Pendula'。而枝条向上的常见柳属植物,则有旱柳、馒头柳(S. matsudana 'umbraculifera',为旱柳的品种)等。物种或品种是不一样的呀。
但千年老谣并不能阻止古时人们插柳的热情。特别是曾经长安城外的灞桥,折柳、插柳之风曾经十分盛行。由于柳与“留”字读音相似,古人在灞桥送别时,以折柳来表示惜别之情。送一枝柳枝,就好比对将要远行的人说:“留下吧,别走啦,哪儿黄土不埋人啊!”大诗人李白的《忆秦娥》词里说“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是折柳送别时的情景。
有栽树的,就有拔树的。最著名的拔树好汉,莫过于鲁智深。《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虽是文学夸张,却好歹也比较靠谱。毕竟柳树根系相对较浅,特别是在潮湿河岸上,更容易松动。比如你开车撞上一棵垂柳,有可能树会连根动摇;若是撞上棵柏树,您直接修车就好,不用和园林部门确认理赔树木的事了。当然即便如此,想拔出粗壮的垂杨柳也不太可能,正拔倒拔都够呛。
垂柳扎根不牢,寿命较短,数十年后就易折易倒,这让人们有时不怎么喜欢它。除此之外,柳树被人嫌弃还有个原因。北方民谣说:“前不种桑,后不种柳。”这是因为柳和“流”读音相近,家中院子里种了柳树,家财就要外流。虽然道理胡搅蛮缠,但结论却未必不靠谱:如果二三十年后院中柳树倒下,有可能伤人或弄坏房屋。
此外,柳树上虫害较多,以北方为例,某些刺蛾的幼虫就喜爱在柳树上生活。它们有个统一的俗名叫做“洋剌子”,无论是蜕皮、死亡或其他原因,掉落的有毒刺毛,粘在皮肤上都会造成红肿刺痛。所以,不喜欢在院子里种柳树,那就别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