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大人物多有标准像。标准者“高大上”之属,如望泰山,如临北海,麻子疮疤全被脂粉掩盖得不见踪影。“别样”则是相对“标准”而言,本是汉语固有词汇,不同一般而已。近年来境外一家海淘公司盯上小资们的钱包,将这个词赋予“超胜”(beyond)的意思。由于艺术作品的影响,历史上众多科学大师的造像无不正襟危坐,威严中透着睿智与灵光,公众也乐于接受这样的形象。
笔者借用这个词的双重意义,在几位科学牛人的“别样”中探赜索隐,试图突破固有程式,披露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面相,顺便也晒晒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历史角落。
牛顿时代没有照相术,不过作为英国家喻户晓的英雄,生前不少知名画家都曾为他造像,其中最流行的几幅出自当时顶尖肖像画家内勒之手。
例如下面这张作于1689年的肖像,正逢牛顿盛年和英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年议会通过了旨在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一年前则发生了“光荣革命”,而两年前牛顿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可以说,46岁的牛顿已经在数学、力学、光学等领域完成了所有超凡脱俗的伟大创造,画中的他目光烱烁、英气逼人,的确是一幅“高大上”的标准像。
内勒的另一幅作品同样广为人知,绘于1702年。画中的牛顿依然精力充沛、英姿勃发。时年59岁的他正担任皇家造币局局长的官差,不久后又被举为皇家学会会长。牛顿之后约一个世纪,英国出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兼画家布莱克,他是虔诚的基督徒,对启蒙运动高扬理性和英国的经验主义传统持怀疑态度,其作品充满宗教启示录式的神秘色彩。在一首题为《嘲笑吧,伏尔泰,卢梭》的小诗中他写道: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牛顿的光粒子,
都是红海岸边的沙子,
那里闪耀着以色列的帐篷。
1795年,也就是牛顿的《原理》出版108年后,布莱克画了一幅彩色钢笔画,画面中的牛顿赤身裸体,全神贯注地盯着圆规和纸上的图形。画家的本意是嘲讽牛顿,认为他提出的机械论宇宙图景只是头脑中的幻像,全然漠视广袤宇宙中闪烁着神性的无尽尘埃与沙粒。
1995年,英国国家图书馆即将迁出大英博物馆之际,出生于苏格兰的雕塑家鲍洛奇根据布莱克的图稿制作了一尊现代铜雕,被放置在尤斯顿路新馆址的小广场中央。当代英国人通过这一雕像,将原来带有漫画色彩的牛顿造型赋予新义,更加贴近他在人类历史上的真实地位——一个借助数学揭示上帝隐藏在大自然中奥秘的科学家。
在剑桥、英国乃至全世界,就对人类科学事业的贡献而论,能与牛顿比肩的当然是达尔文了。在他生前的英国,照相术已经相当普及,因此我们能从一些珍贵照片中一睹其真容。在公众眼中,达尔文就是一个老成持重、博学睿智的标准英国绅士。达尔文的肖像也有不少,现在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伦敦南郊他晚年的居所唐恩小筑,以及伦敦林奈学会里都有,大多是其生前绘制的。
达尔文去世前一年,英国当时最有名的肖像画家约翰·科利尔为他画了一幅肖像,达尔文本人及其家人都相当满意。达尔文去世后,根据其长子威廉·伊拉斯谟的意见,科利尔又对画作作了一些修改。画中的达尔文目光深邃、神情凝重,身披大氅,手持软沿帽,花白的发须与深色的背景形成鲜明的对照,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精神气质。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不久就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宗教界人士和受到影响的公众不能接受这一与上帝创造万物的信条悖逆的学说。在他生前与死后,西方媒体上出现大量有关达尔文及其生物演化学说的漫画,多数带有嘲讽挖苦意味,还有恶意的歪曲,也有少数表达善意的幽默图画。无论如何,这一类漫画的流行无形中助长了达尔文学说在公众中的传播。
在伦敦的英国国家肖像馆里,有一幅英国当代女画家及雕塑家哈姆布林的奇特作品:画面中的女子正在一张超大的写字台前忙碌着,台面上摆满了论文和图表,还有一个大分子结构的模型,身后的书架上装满了书籍和档案,她的头发夸张地飘散开来,身前的四只手同时干着不同的事情:一手握笔书写,一手拿放大镜,一手举着图片,一手指向铺在台面上的数据表。活脱脱一个女魔法师的形象!
画中人就是英国女生物化学家、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多萝西·霍奇金,作画当年她已75岁。按照画家的说法:“她是我们时代最重要和最真诚的人物之一,我希望通过画面传达她的气质,在我看来她几乎就是一个制造魔法的古代炼金士。”
最后来看被称为科学“外星人”的斯蒂芬·霍金,他来到和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都与最伟大的科学家相关:出生那天正逢伽利略去世忌日,去世那天恰好是爱因斯坦的生日。
霍金是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提出了黑洞视界面积不减定理,在一定前提条件下证明了“黑洞无毛”猜想,提出了有关黑洞的“霍金辐射公式”,开创了宇宙的量子起源研究。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对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的巨大贡献。他又是一位优秀的科普作家和对人类与宇宙命运抱持终极关怀的哲人,其名著《时间简史》风靡世界,成为西方除《圣经》之外印数最多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