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朴,以何为名

发布日期: 2019-02-25

《返朴》编委会由28位科学家组成,旨在传播科学文化和提高民族科学素养。编委们分享了对科学传播的期待和对《返朴》的美好愿景,强调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以及科普在当今社会的必要性。

今天,28位不同专业领域的科学家正式组成《返朴》编委会。他们将以丰厚的学养、纯粹的追求和对科学传播的热诚,为《返朴》提供高水平和多元化的意见建议。我们对加入《返朴》编委会的科学家表示敬意,也在此致谢其他默默帮助我们的专家学者,欢迎更多有共同志趣的人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与我们同行。

《返朴》编委会成员传播科学文化,宣传科学精神,为提高民族科学素养,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蔡荣根1995年在复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副所长(主持工作),2017年增选为中科院院士。现兼任中国物理学会引力和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主任,国际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学会理事,亚太物理学会天体物理、引力和宇宙学分会副理事长,金砖国家引力、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会理事长。研究领域为引力理论和宇宙学,发表论文240余篇,他引12000余次。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奖等奖项。

一国欲对人类之科学事业有自己的贡献,必先于其国人中培育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无影无踪,无名无形,难于言说。然而信仰的人多了,科学精神自然就具象了,就会开出文明的花儿、结出进步的果儿来。

曹则贤希望《返朴》能够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传播出去。

陈钢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中科大学士、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博士,主要从事凝聚态理论的强关联领域。研究物理十几年,我时常会深感自己的局限。在庞大的知识体系面前,我们是不是只是在盲人摸象?当我们选择了科研方向的时候,是否也为科学划定了边界?科普是科研人员一辈子的必修课。很高兴能参与到《返朴》中来,成为科普与被科普的一员。期待着与读者们一起分享探索新知的喜悦和自由思考的乐趣。

丁玖南密西西比大学数学教授,《数学文化》杂志编委。七七级大学生,南京大学学士、硕士,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生于教师之家,热爱三尺讲台。教学研究之余,每日与书为伍。中文写作逾十年,出版了数学科普、英文写作、美国教育等大众读物。新书《南大数学七七级》将于今年5月问世。

最近几年来,科普公众号多起来了,这是大好事。国家的兴旺发达需要有高科学素质的国民,个人要在当今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不断学习,不仅用新知识充实自己,更要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的习惯,需要好奇,需要质疑,需要善于分析判断。现在以高级科普定位的《返朴》问世适得其时,相信在总编和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能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众多科普公众号中异军突起,大放异彩。

王培1979~1991年在北京大学求学和工作期间开始专注于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路线。现于美国天普大学任教,是Journal of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学报)的创刊主编。

古生物学是基于发现的科学,每一件化石的发现,都会填补一段生命演化研究的空白。因此古生物学也是最讲究科学证据的学科之一。很高兴参加《返朴》为古生物学科普出力。祝福大家新春快乐!幸福如意!

王原“返朴归真”,就是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宇宙间一切事物,特别是我们的生命,都有其自己特别的外表。我们做科学研究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去揭示外部事物和生命的本质和规律,来不得半点虚假、修饰、夸大。真实、朴实、自然是真善美。

我理解的“返朴”就是回到源头,探索一些始终“发光”却不会“花光”的东西,说白了就是让历史告诉未来。这对科研、教学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言都是一种正道。面向未来,不能只是朝前看;还要经常回首,搞清楚我们何以走到了今天;这样才能向前看得更远、走得更远也更有新意。我相信《返朴》必将归真,以有品位、有格局的方式达到目的,而且与众不同。

UUID: bc8336c7-3124-4652-bced-6953b3e5170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返朴公众号-pdf2txt/2019/返朴_2019-02-25_『返朴』,以何为名 28位科学家编委如是说.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8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