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学了医,我看病用的时间都比别人省一半。听到医生说“我们这里看不了你这个病,你得去医院看”,我的脑袋宕机了。我记得中耳炎是常见病,社区医院看不了吗?医生指了指桌子上,没有耳鼻喉科的器械。我顺着医生的手指望去,只有一个老旧的听诊器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本来不想去三甲医院人挤人,才选择来社区医院,却白跑一趟。回到家后,我躺在床上,没有了再去做其他事情的精力。
本来生病就会胡思乱想,再加上一吞咽口水,喉咙和耳道里就会产生强烈刺痛感,我越来越担心自己得了中耳炎,而且病情已经进展到较差的阶段。我是学医的,多少还记得以前上课的时候耳鼻喉科老师是怎么说的:中耳炎是常见病,早期的治疗难度不高,但是很多人因为忽略了身体的变化,延误了病情,持续的感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听力受损甚至乳突炎。我不会就这样变聋了吧?
想到这种可能,我赶紧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挂号,开始查找附近的三甲医院。耳朵疼,越来越疼。一个礼拜之前我去上海出差,回北京的飞机一落地,之前几天一直有轻微不适感的耳朵,突然出现了一阵剧烈的疼痛。学医的人的直觉告诉我:坏了,该不会是得中耳炎了吧?坐飞机的时候气压会急剧变化,我又正好感冒了,这两点都是可能引发中耳炎的危险因素。
在犹豫着要不要去看病的四五天里,耳朵的不适感在加重,到后期变成了刺痛,吞咽东西时尤为剧烈,连带着咽喉部也出现了疼痛。更让我担心的是,戴上耳机听歌的时候,耳朵出现了闷闷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好像是有东西堵在了耳朵里面,特别想掏耳朵。但清理完耳朵后闷堵的感觉并没有减轻。看来必须得去医院了。想到北京大医院里人满为患的样子,我理所当然地退缩了,决定先去社区医院看看,毕竟常见病的治疗并不复杂。
社区医院里人不少,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听着身边的叔叔阿姨聊天,我站在候诊的队伍里愈发局促不安,因为发现大部分人都是取降压药和其他常见药物的,并不是来看病的。后来,果真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等待太漫长,我得做点儿什么。预约就诊时间是10点到10点半,我早早就到了医院。安贞医院竟然没有出现预想中各色人等乱成一团的场面,来就诊的病人虽多,但是无需工作人员刻意维持,一切都在有秩序地进行当中。
距离医生给我看病还有一段时间,我安定地坐在候诊室等待着。这一等就过去了两个多小时,马上就11点了,还没叫到我。据我观察,这位医生每接诊一位病人用的时间大约在30~40分钟,而再有一个小时,就到医生们下班吃饭的时间了。我开始坐立难安。这时恰好收到同事一条信息,“做好在医院待一天的准备吧”。因为一个常见病在医院待一天?这真不能算是个好主意。我开始盘算如何缩短这次就医用的时间。
首先,候诊时间是由医生决定的,这个我无法改变。我唯一能够缩短的是医生给我看诊的时间。学内科的时候,诊断老师说除了患者的主诉(主观感受到的症状和体征),现病史(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全过程)也是问诊的最重要的内容。问诊的时候,医生大多会询问开放式问题,避免诱导。这样一问一答是耗时最长的部分。所以我完全可以把现病史中的要点,提前说给大夫听啊,如果有遗漏的地方,医生还能补充提问。
这样算下来,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于是我在脑子里整理了一下现病史的要点:起病情况以及时间:上周三乘坐飞机后出现耳朵疼痛和闷堵感,在上海期间出现流鼻涕的症状,随后流鼻涕的症状消失。症状持续的时间:一周。疼痛所在的部位、性质、发作频度、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的因素:耳部疼痛和闷堵且一直未减轻。疾病的发展与演变:就诊前两日耳朵刺痛感加重,且出现咽喉疼痛。伴随症状:耳痛的同时出现流鼻涕,但四日后缓解。
有无用药:无。十五分钟的诊疗过程。根据以上的思路大致罗列完信息后,我组织成一段话准备在就诊的时候告诉医生。11:15,候诊室的喇叭传来了此刻我最想听到的声音,“请11号来诊室2就诊”。我提起书包冲进诊室。一名中年女医生从桌面上的纸堆中抬起头,看到我坐好之后问:“你哪里不舒服啊?”“上周三坐飞机去上海,下飞机之后,耳朵就一直疼持续到了现在。在上海有些流鼻涕,但不严重,现在已经不流了。
在上海待了几天,本来耳痛有缓解,但坐飞机回北京后,耳痛又加重了。前两天,吞咽东西时耳朵有非常剧烈的刺痛感,还出现了咽喉疼痛。而且总感觉耳朵特别堵,想掏耳朵。早晨醒来堵塞的感觉最重,下午这种感觉会减轻。”我把存好的腹稿慢慢说出来,一直在听的医生突然问:“是不是感觉闷闷的?”“对对对!”医生起身把我带到另一个椅子上,拿起旁边的鼻内窥镜做检查。
那么长的一根探头伸到鼻子里,我特别担心如果忍不住打喷嚏,一定会出现特别血腥的场面。还好,我忍了下来。医生取下仪器走向桌子说:“是早期的中耳炎,你还有轻微的鼻窦炎。”边说着话边在电脑上录入信息。“给你开了两个药,一个是喷鼻子的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每天喷两次。一个是切诺,一天三次。家里有罗红霉素吗?”“有!”“那就不给你开了,罗红霉素按量吃,这几个药连吃一个星期。
”和医生讨论是否需要复诊后,最终决定先吃药一周,如果没有缓解再去复诊。出了诊室门之后,我看了看表,嗯,从进诊室门到出来一共用了15分钟。一周之后我没有去复诊。因为用药两三天之后,耳朵的不适感已经基本消失。一开始,每次用鼻喷雾剂喷鼻子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太舒服的感觉,随着喷鼻子的次数增加,我逐渐对喷雾剂中淡淡的药味上瘾了。再后来,耳朵已经完全好了。医生点评。
查洋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鼻科组)主治医师。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病情是非常重要的看病技能,可以给医生很好的第一印象,其次能有效提高和医生的沟通效率。有医学背景的患者可以按照病例书写的思路去陈述,白纸黑字写出来或者打印出来也是一种好的办法,避免自己临时有遗忘的地方,但切忌长篇大论。按时间整理好既往的看病资料并且在进诊室前就拿出来准备好,是第二个好的习惯。而对患者来说,更重要的是掌握好看病的时机。
疾病有轻重缓急,治疗亦是如此。治疗时机错过,轻则延缓痊愈时间,耽误工作学习,重则造成疾病不可逆的后遗症。耳痛常见原因有外耳道炎,鼓膜炎,分泌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方式有所不同,“按照常理”自行购买氧氟沙星滴耳剂治疗并不是百分百恰当。因为有些病,耳道应避免滴入液体,有的病则需要鼻部用药。中耳炎严重的并发症如迷路炎或颅内感染并不常见,但须警惕。
听力下降是另一大类耳部疾病的表现,有些是跟外耳或者中耳疾病相关的传导障碍,如耳屎堵塞或分泌性中耳炎;有些是内耳疾病造成的神经性损伤,病情不太重或者工作过于繁忙时患者容易忽略,尤其是一些突发性神经性耳聋的患者,仅表现为耳闷,听声音远,较为隐蔽。未及时诊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再想治疗就得不到好的疗效了。总之,有病不舒服的时候及早就医总是正确的。正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案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