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惹人喜爱的有趣植物,多数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各种多肉或食虫植物,但近几年,还有一种懒人景观异军突起。它们比多肉植物好照顾,比食虫植物好打理,就是可爱的球藻瓶。球藻瓶的配备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DIY,只需要一个密封的玻璃瓶,一些石英砂,几颗火山石,倒满水,再加一两只绿绒绒的球藻,一个好看的微景观就这么诞生了,如果再养一两只小米虾,就等于把一个微缩水族缸搬上办公桌咯。
初次看到这些小球球的人也许会不禁怀疑,这难道不是水族装饰品?或只是长满青苔的鹅卵石?不不不,人家是有生命有故事的萌物呢!这种球球中文正名就叫“球藻”,学名为Aegagropila linnaei,它们是一种绿藻,原先被划分在刚毛藻科刚毛藻属,后因其细胞拥有刚毛藻属物种不具备的几丁质,故在新世纪初又被恢复为球藻属。
球藻这种萌物,是标准的舶来品,早在1820年由安东·绍特(Anton E. Sauter)在奥地利的采尔湖(lake zell)首次发现,随后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湖畔、河流和泉水中相继被发现。球球们主要分布在欧洲东北部,如冰岛、瑞典、荷兰、爱沙尼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位于东亚的日本也有它们的根据地,像北海道的阿寒湖地区就是名闻天下的球藻产区。平常你养的球其实只是球藻的一种特殊形态。
球藻有三种生长形态,最简单的形态,是附着在岩石壁上的绿色丝状体,由分节的刚性藻丝组成。另外两种皆以未附着形态(unattached forms)存在。在水中自由漂浮的大量丝状体,通常会集合在一起,最后在水底淤泥处形成一到两层的绿色毯状物,这种形态称为“垫状形态”(mats forms)。
还有一种“球状形态”(balls forms),这样的球藻也称“藻球”,最为高端,其实是丝状体通过一定集合形成的群体。据日本方面的新近研究显示,不同形态间的球藻有存在遗传分化的可能。在自然条件下,球藻三种形态中当属球状形态最为罕见和珍贵。关于该形态的形成机制学界众说纷纭,普遍认同1934年提出的“水流运动”理论,即水体中微弱的水流运动使得藻丝体不断翻滚缠结,久而久之地生长就形成藻球。
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在静水环境下,球藻也能形成球状个体,所以在较早前的1923年,日本学者西村就提出了“西村理论”,认为藻球的形成是因为球藻自身原因。该理论指出,球藻垫状形态或丝状聚集体拥有上下表面,上表面受光多,因而长势更好;随着群落的生长,重心逐渐向上偏移,最终因为重心不稳而翻滚,导致上下面颠倒。这样不断的重复运动,日积月累就形成了球状个体。
藻球对环境颇为挑剔和敏感,光线强度、水体深度和温度、沉积物类型、坡度和水流速率等因素,都对藻球的生长有影响,一旦水体遭受污染,球藻便难以形成球状个体,最后连丝状体也会被团灭。在自然条件下,藻球生长龟速,每年直径只能扩增2~5mm左右,长到一个网球大小已经是球藻中的老寿星了。此外资料显示,球藻在淡水中容易形成球形,在盐水中主要是垫状生长。
球藻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萌物,它们被称为マリモ(汉字:毬藻;罗马名:marimo),由著名植物学者川上泷弥在1898年在阿寒湖发现并命名。不过北海道的原住民——阿伊努人更早就知道了这种圆萌球,他们称其为“沼泽心脏”。因为一个阿伊努人的爱情神话(此处省略1000字),球藻还经常在日剧中露脸,是恋人间象征爱情的信物。在过去的50年来,阿伊努人每年10月初都会举办毬藻祭,人们载歌载舞,感谢自然的馈赠。
20世纪中叶,阿寒湖的湖水被用来运输原木,大量的原木挡住了球藻生存需要的阳光,加上水电开发,导致水位降低而使得生活在浅水区的球藻暴露在外,进而集体枯萎死亡,球藻种群一度岌岌可危。好在人们悬崖勒马,才保住了这些美丽的小生灵。现在阿寒湖地区的球藻是北海道的天然纪念物,受到严格的保护,不许采集和出售。相比之下,欧洲球藻的命运就没这么好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球藻曾在东欧和北欧的湖泊中大量存在。
由于工业发展导致水体污染,球藻球状个体逐渐消失殆尽,只以附着在岩石上的丝状体存在。冰岛的玛花顿湖曾是和北海道阿寒湖一样名闻世界的球藻产区,不过近十几年来已经很难观测到球藻球状个体了。主要原因是60年代附近采硅藻泥的工程导致大量的氮磷物质流入湖中,湖水严重富营养化,长期缺光缺氧导致球藻大量死亡,如今只能在湖底见到被沉积物覆盖的球藻冢了。
由于原产地的保护政策,故现在市面上是不可能买到血统纯正的marimo的,包括原产地阿寒湖出售给游客的球藻纪念品,也不是产于阿寒湖的天然球藻,而是商家利用湖中的藻丝在人工条件下培育而成的。其实欧洲许多国家也出口球藻,英语叫moss ball的,并非指的是苔藓(moss)球,而是指球藻,日本人则把这种moss ball称为西洋マリモ,以区分其与本土产的球藻。
moss ball也好,marimo也罢,其实都是球藻,但价格都比较贵。有些黑心商家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用刚毛藻属的其他藻丝或干脆用染色的苔藓搓成藻球,贴上“北海道限定”标签,就堂而皇之在网上便宜卖了,往往养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藻类爆缸或者发黄腐烂。还有的店家比较“聪明”,把大的藻球扯成一块块的,搓成一个个小圆球出售,这样的球藻一般生命力较弱,新手养护容易一命呜呼。
健康的球藻,内核是纠缠在一起的藻丝体,外面藻丝毛茸茸的,在光照均匀的条件下,向四周放射生长,整体圆胖厚实,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如果条件养护得当,藻丝体生长旺盛,就出现了所谓的“炸毛”。人工创造的球藻,外面的藻丝会像团毛线一样纠缠在一起,但慢慢细心养护一段就好了。养护球藻可用自来水,但必须静置几天让氯气挥发,换水频次一星期一次即可。
因为球藻原产于高纬度湖泊,水温终年低于10℃,家庭养护球藻水温一般保持在25℃以下为宜。当球藻生长到直径约5cm左右,每次换水时,可用手指将球藻中的水分轻轻挤压出来,把碎屑弄干净,减少水体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后将其放置在与以前不同的一侧,确保球体各个部位都能接受均匀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