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的朋友发来了一段视频,日剧中的男主是动物学老师,在课上给学生们举了一个例子。动物园在休园日的时候,把老虎转移去了别的地方,同时把几只山羊放到了老虎的室外运动场中。山羊在这一日游中,在老虎的地盘上又吃又拉,把自己存在过的信息连同气味一起留在了这里。在第二天,当老虎重新回到自己的运动场中时,虽然环境看起来没有太多变化,但气味还是会令老虎迅速发现自己地盘中发生了或正在发生什么。
猎物留下的气味会刺激捕食者本能地兴奋,并且展现出觅食的行为——找到猎物在哪,会成为老虎当下最感兴趣的事。
为何如此大费周折?让动物动起来的前提是动物有活动的必要,如果是空空如也的笼舍,不管视觉、听觉、嗅觉上都毫无变化,那动物为什么要活动呢?当新的气味出现,引导着动物表达出寻找或者做气味标记等更多自然行为,这就是行为管理。让动物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提高动物福利,是动物园在管理动物时需要做的事情。
用气味去刺激老虎的感官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一个做动物行为训练的朋友曾经告诉我,他们会给狗做嗅闻训练,原因是很多狗在平淡无奇日复一日的固定生活中已经不再使用嗅觉,而这一感官对犬这个物种来说非常重要。嗅闻训练就是通过行为训练的方法,用正向手段引导狗重新开始运用嗅觉,收集更多变化的信息,从而提高动物福利。事实上,我们经常提到的“丰容”一词,代表的只是途径,更重要的是目的,即提高动物福利。
让山羊来到老虎运动场的方式看似一蹴而就,实际上在提高动物福利的最终目的下,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很多。比如能在展示中让动物获得休息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开放日时游客的活动无法避免地给动物带来着压力,好的动物园会充分考虑这一点,轮换展示同一种动物的不同个体。这就跟我们工作中的倒班是一个道理,上两天歇一天肯定比七天全上不给休息更令你满意,动物也一样。这就有了另外一个问题。动物有了休息的时间,但是在哪休息呢?
如果不展示的代价是只能在狭小无聊的内舍被关禁闭,这样的“休息”是否提高了福利就需要评估了。好的动物园会给动物提供不对游客开放的室外活动场,里面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丰容项目该怎么执行就怎么执行——这样的区域对于动物来说像是“世外桃源”,能提供刚刚好的福利。
剧中提到的转移老虎的过程也存在很多门道,比如园方需要通过笼舍设计,实现老虎的方便转移,要是兴师动众,动物难免担惊受怕。
当然,即便是合理的串笼通道,动物的转移也需要引导,比如通过行为训练,动物可以跟随目标棒,在完成位移的同时实现和饲养员的合作。对于圈养动物来说,通过完成合作获得认可的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是通过恐吓的方式驱赶动物去别的笼舍,显然是没有考虑它们的福利。多摩动物园正在给大象修建新的运动场。
在运动场还遥遥无期的当下,管理员已经给大象准备了转移时用的集装箱,并在其中给大象开展行为训练,以便让大象有充足的时间去慢慢适应和信任那个空间,不至于在转移的时候害怕甚至受伤。即便之后的转移过程时间和距离可能都很多,但这样的“脱敏”训练能给动物提供更好的福利。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在提高了老虎福利的同时,山羊的福利也需要关注。
我们不能只注意到老虎重回运动场有多兴奋,而忽略山羊承受了多少惊吓——在来到老虎运动场中后,山羊有没有因为气味信息感受到恐慌?也许山羊来自人工繁殖,从没见过老虎,所以并不害怕?这都是需要评估的,不能想当然。
但也有一些通用的操作,例如在老虎的展区中,如果有山羊喜爱吃的野草,山羊在陌生环境承受的压力会有所减少;如果饲养员能在老虎展区中提前分散提供一些胡萝卜小块或者颗粒饲料,那山羊们就会沉迷于寻觅好吃的,而忽略陌生环境可能带来的紧迫感了。
对影视作品情节我们大可不必较真,但在实际操作中,以上都是必须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不过提供猎物的气味也不是必须使用猎物本身,我们大可直接在捕食者的笼舍中直接提供猎物的皮毛或者粪便、尿液等气味元素,同样可以收获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太原动物园曾经给圈养的豹提供过鹿的粪便,豹的反应是在上面打滚,让自己的身体充分接触鹿的粪便。虽然不能完全确定这个行为的意义,但能感受到豹非常享受这一过程。
我曾经救助过几只没断奶的小刺猬,最初它们生活在铺着毛巾、方便清洁的育幼笼舍内,在它们长大些之后,我把它们转移到更自然的笼舍环境中。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小刺猬们见到落叶的第一反应是把落叶嚼碎然后伴着唾液涂抹到自己的刺上——我猜想这应该是为了让自己的气味能更好地隐藏在环境之中。如果你养猫,一定知道主子对于猫薄荷的痴迷。
其实那些野生的猫科动物,包括老虎、狮子、美洲豹、猞猁、金钱豹等等,有的个体也会对猫薄荷蜜汁疯狂。这也是一种气味丰容。
除了这些刻意提供给动物的选择机会,还有一些方法是在笼舍内,提供选择机会出现的可能性。
比如本杰士堆(Benjes hedge),它会在动物笼舍内形成一个不那么容易受到动物打扰的空间,让其中的植物有更好的机会生长,让茂盛的植物吸引昆虫前来,让鸟或者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自主地来到动物的笼舍环境中。如此说来,本杰士堆有点像是动物笼舍内的“自然保护区”。本杰士堆的作用也会因为出现在不同种类的动物笼舍中而不同。对于食草动物,本杰士堆可能像个牧场,但必须要植物长到足够大才能吃到。
对于食肉动物,植物更重要的作用可能是提供视觉屏障或者荫凉,而那些昆虫甚至有可能变成动物的天然食物。另外,即便动物无法捕捉到飞鸟,但鸟的出现,本身就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了动物更丰富的体验——如果你看过家里的猫因为窗外飞来一只麻雀而兴奋,你就一定能懂本杰士堆会给动物带来什么。最重要的是,本杰士堆是一个有生命的生态系统,它让笼舍内的环境随时发生着自然的变化,而这变化就是圈养野生动物最缺乏的。
如果在笼舍内提供更多自然变化的可能性,让自然代谢可控地重现于动物笼舍之内,人们就能在方便管理的同时,让动物获得更好的福利。一个有生命的环境,能让动物笼舍更像是它们的自然栖息地。比如对于森林动物来说,落叶就是非常好的能让笼舍环境重现生机的丰容物。
落叶给很多小动物以及细菌、真菌提供食物或生存空间,同时也保护着地被植物的嫩芽;当笼舍的土壤形成一个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之后,有益的菌群统治着资源,把它们分解利用,不给致病微生物留下机会,这也保障着动物的健康。你或许知道,养鱼先养水,鱼需要的不是纯净水,而是一个有能力维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生态系统。对陆地上的动物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动物笼舍可以成为有生命力的栖息地,而动物园也应该成为当地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比如北京动物园除了黄鼠狼和刺猬外,还生活着鸳鸯、乌鸦、翠鸟等大量野生鸟类。上海动物园的一片古老树林中,居然还生活着貉[hé]这种小型兽类。有生命的笼舍最终能让动物获得更好的福利。而由于自然环境友好,野生动物能够栖息在活的城市动物园中,并因此享有更好福利的,则是这个城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