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身上红红的可不是汗,而是自带的防晒霜

作者: 红色皇后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18-12-22

本文介绍了河马的生物特性、历史和文化意义,特别是河马在动物园中的受欢迎程度及其与人类的冲突。河马因其独特的防晒机制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关注,但也因其与人类的生存竞争而面临威胁。

河马身上红红的可不是汗,而是自带的防晒霜。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约伯记》中记述的这种“上帝的杰作”,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河马。翻开人类文明史册,其中不乏河马的身影,在真正介绍河马这个物种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几头河马,也看一看河马是以何种面貌出现在人类文明之中的。

1953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动物园邀请十岁的小童星盖拉·皮薇演唱了一首圣诞歌,这首歌就是《我想要河马做圣诞礼物》,动物园的创作动机,就是为了募集资金,购买一只河马。很快,“众筹”取得了成功,小河马被取名为玛蒂尔达。玛蒂尔达乘飞机抵达美国时,皮薇被邀请到机场亲自迎接“她的”河马。

吸引人的动物千千万,这家动物园为何专注于“众筹”河马呢?毕竟,河马的捕获和运输难度相当大,花费不菲。尽管如此,长相不是那么出众的河马在动物园里,却是具有强大潜力的明星——玛蒂尔达初次亮相时,数千名游客蜂拥而至,前来一睹“圣诞河马”的芳容。

河马憨厚圆滚的外貌,虽然不符合人对于同类的审美,却具有奇特的萌感。迪士尼1940年制作的动画电影《幻想曲》里,河马们穿上了粉红小裙子,跳起了芭蕾舞。舞毕,一头名为Hyacinth的河马留在躺椅上休息,卧姿“曲线”尽显。略带痞气的鳄鱼Ali Gator见到这位“睡美人”之后,被迷得神魂颠倒,随着激昂的音乐,与她热烈地共舞起来。

河马(hippopotamus)这个词来自希腊文的“马”(hippo)与“河”(potamus)。其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中的种本名是“在陆地上和水里都能生活”的意思,和两栖动物(Amphibian)一词同源。河马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条件——藏身的水和觅食的草地。它身上的各处,都表现出对水生的高度适应。

它的鼻、眼、耳都位于头颅的上部,即使整个脑袋浸没在水里,仍然能保证这些器官在水面之上。

虽然生活在水里,但河马不爱吃水生植物。它们整个白天都待在水里,天黑之后再离开水走出3~5公里,来到草地上吃草,耗时最多五小时。它们最喜欢高度约15厘米的草,因为河马的犬齿和门齿虽大,却不适合啃草,主要依赖坚硬的嘴唇咬住草,再摆头发力将它拔断。

河马不反刍,却和反刍的偶蹄目动物一样拥有结构复杂的胃,分成两个前憩室、一个中室和一个后室。前三个胃室中具有分解草料的细菌,后一个胃室产生胃液。河马的消化时间很长,分解效率非常高,所以一天“只要”进食40公斤的草就足够了,相比它的庞然身躯(身长3~5米,成年体重轻松突破1300公斤),食量算是非常小的。

大众对河马印象最深的特征,除了憨笨的外貌,就是它的危险性——河马是非洲攻击人最多的大型动物。河马与人类“结怨”的主要原因,是两者在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以肯尼亚为例,近年来这个国家的人口增速很快,大量土地被开垦成农田。湿地与河边的土地最适合耕种,这恰好又是河马觅食的主要地点。随着耕地的日益增加,人与河马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UUID: af94fb6a-e1d7-4e9f-94e9-09861aab5ce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18年/2018-12-22_河马身上红红的可不是汗,而是自带的防晒霜.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