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 7 天假?关于冬至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作者: 笑开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18-12-22

本文介绍了冬至的来源、天文地理意义以及古人的节庆习俗,并提及了现代人对冬至的庆祝方式和果壳与路虎合作推出的“发现物种日历”项目。

盼望着盼望着,冬至终于来了,又可以跟南方(北方)的朋友开启一场关于“讲道理今天究竟该吃什么”的辩论了。比如今天这条封面的饺子,就出自果壳内部小伙伴之手。但不管你是汤圆派还是饺子派,抛开“吃”这个领域,你了解冬至吗?

先试着回答几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始有“冬至”这个节气的?“立冬”和“冬至”哪个才是代表冬天到了呢?“冬至”和“三九”到底哪一天更冷呢?犹豫了两秒钟?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冬至”的来源,就不得不先从二十四节气的来源讲起。你可能背诵过那首“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节气诗;可能也知道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的传统历法,在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你知道吗?二十四节气其实并不是一起出现的,而是先有了其中几个时间点,再逐步被丰富完善起来的。

最早有记载的节气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这四时。古人为了完善自己对时间和方向的概念,开始了对日月星辰的观测。在这种观测之中,昼夜等长的春、秋分,昼最长夜最短的夏至、夜最长昼最短的冬至就被以“日中”“日永”“宵中”“日短”记录在《尚书 · 尧典》中,作为时节的参考。

后来基于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这四时,又增添了“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从而形成了“八节”,来表明年度时间内的自然变化过程,而在季节相对明晰之后,逐步加上对气温、雨量和物候等方面变化的观测,才最终发展出了二十四个节气。

现代人根据“暖气来了吗?”“穿秋裤了吗?”“ 手机又冻关机了吗?”等来感受冬天的到来,古人则依照二十四节气来判断。立,建始也;立冬,即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而冬至,则“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表示冬天到了一个至极的时间节点。从天文地理上讲,在冬至这一天,离开北回归线的太阳到达了最远点,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日影最长、日照时间最短。理论上来说,这一天是北半球接受太阳热量最少的一天,不过由于地面热量发散的延时效应,大部分情况下,冬至这两天还并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在冬至之后才会迎来最冷的日子。

俗语说“数九寒冬,冷在三九”说的就是这件事儿。民间把“冬至”作为数九的第一天,从冬至这天开始往后,每数9天就是一九,数到三九就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虽说现在冬至对于不少人的意义或许只是吃个饺子汤圆应应景,但对于古人来说,冬至却有着重要的节庆意义。冬至日北斗柄指向十二时辰的第一辰——“子”,含有重新开始的意味。确实,冬至过后,太阳慢慢往北回归,北半球经过短暂的寒冬天,开始回暖,万物也开始复苏。

以至于早在周代,即有诸侯国以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在冬至这一天,也会有盛大的国家祭典。从汉代起冬至就进入国定假日行列,开始成为一个通行的节日,历代帝王都会以盛大的国事大典来庆祝冬至。据《东京梦华录》、《岁时广记》上的记录,北宋年间,天子百官会在冬至这天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普通人家也穿上新衣、祭祖先、阖家团圆、互送礼物,甚至冬至到了还会放7!天!假!

嗯,本 AI 已经在默默计划着穿越回宋朝自驾游了。

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为万物的生活节奏定下了最基本的鼓点;而古人把对宇宙万物的日常观测和生活哲学融于其中,又给24节气平添很多魅力。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果壳也会延续这份探索发现的精神,继续对自然万物的美妙探寻。当然,这次我们也找到一起同行的伙伴——路虎发现家族。

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里,路虎发现家族凭借强大的全地形能力开启了“发现中国二十四节气”之旅,致力于为大家呈现独属于华夏大地不同节气时的最美人文与风景。为了即将到来的2019年,我们和路虎一起精心挑选了24节气中每个节气中最适宜探访发现的路线和每个节气特有的物候,制作了一本“发现物种日历”。

打开这本日历,每开启新的节气,都是一次新的发现之旅——春分,带你去看西藏林芝雪山花海;立夏,邀你去品四川宜宾翠竹仙踪;立秋,载你去巴彦淖尔看向日葵田;寒露,请你去赏太行之巅红叶叠彩;2019,和我们一起去发现吧~

UUID: 22327529-e722-456d-b7ce-56c5256dcf2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8/2018-12-22_冬至有7天假?关于冬至你可能不知道的事.txt

是否为广告: 是

处理费用: 0.004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