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流传一篇爆文《震惊朋友圈的集体自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以煽情卖惨的方式,将鲸豚搁浅等悲剧事件定义为动物的“集体自杀”或者主动牺牲。仔细阅读下来我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当中陈述的那些“事实”,和它所表达的“造成这些事实的原因”之间几乎毫无关系。论证过程错误百出,动物的“主观意愿”被过分夸大。简单来说,这是一篇赤裸裸的谣言。
用谣言这样错误的方式,试图推动动物保护这样正确的事情,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这么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说文中的几个大型谬误。鲸豚搁浅是“自杀”?开篇,爆文写到上个月底新西兰海岸上145头领航鲸搁浅的悲剧。作者说是因为鲸豚“长期食用漂浮在海里的塑料垃圾”,声纳系统出现问题,没法辨别方向,“太痛苦了,真的不想活下去了”,于是自杀。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11月底这次大规模的领航鲸搁浅在世界各大媒体都有报道,执行了本次救援行动的新西兰环境保护部(DOC)也发表了简讯,这些报道提到鲸豚类搁浅可能是因为天气恶劣、逃避天敌、潮汐骤变等未知原因,没有任何“自杀”的证据。
在领航鲸的故事中间,爆文还穿插了最近在印尼搁浅、腹中充满垃圾的抹香鲸,作者同样主观地判断这是“一头鲸鱼自杀”的故事。这样的描写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但未必就是真相。据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2000起鲸豚搁浅事件,更多时候,搁浅的鲸没有外伤,也没有常见的疾病征兆。鲸豚搁浅的原因还是未解之谜。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文章的出发点是好的呀,通过感动读者,简简单单就能达到保护动物的目的,不也挺好么?比你整天扯些难懂的种群生态学也不差吧?首先要明确指出:以缺乏考证、不客观的惨烈描述来博取眼球,并寄望以此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具体来说,我们要回答两个问题:为什么不应该给动物赋予人类的情感?为什么不适合用谣言宣传正确的事?
用人类的思维和感情去理解动物,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这种思维能给动物带来多少好处,就能给动物(包括人类)造成多大威胁。环保,或者针对本文而言更注重的动物保护,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需要建立在对客观事实的调查、研究、分析和验证之上,而不是通过主观的情感判断去下结论。感性的认识可以把我们带领到环保这条道路上,但只有尊重客观科学才能让我们把这件事情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