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风味人间》火了,那真是火得透透的。同事也都在追这部纪录片,上班不好意思看视频,就点开听声,没三分钟就受不了了,简直是杀人不用刀。我更是每集出来就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脑前,点开视频,跟随镜头探访那些极致的美食,仿佛手中的方便面都更香甜了。用我们领导的话说,抑郁的能给看向上了,向上的能给看抑郁了。
纪录片拍的好看并不意外,因为中国的确当得起世界美食的中心。为了吃,我们的祖先用尽了智慧。
我们有成千上万的菜式,以及大批独有的食材。不过要问,中国给世界美食的最大贡献是什么?我会回答是炒。外国很少用“炒”这个方法。炒菜是中国菜最典型、最独特的形态,也是中国菜绝对的精华。外国美食极少用炒,而且出现也比中国晚的多。这倒不是因为外国人不贪吃,只是因为炒是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的——够强的火力、够薄的金属锅和够好用的油。
只有这三样齐备,食物才可以在高温下快速脱水,得到特殊的香气和质感,油也能充分包裹食物,把自己的香味充分赋予食材。
对于食用油的探寻,从古至今始终没有停步。现在经常可以听到各种老姐姐小姐姐吃饭嫌油大,这真是让油墙角抹泪啊。你们知道,它有多努力吗?老祖宗最先只使用动物油,当然不是吃,这太奢侈了,主要是点灯,作燃料。先秦时有角动物的油称“脂”,无角动物的油称“膏”,甚至这成为了当时的动物分类学标准。
直到张骞同志从西域带回了胡麻,植物油才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在这之前,人们都不认为植物含有大量的油。汉之后,人们认识了植物油的妙处——产量大,易保存,易烹调。他们开始穷尽自然,搜索油料植物。
直到一种叫做花生的植物光临我国。花生大魔王可能不少人都觉得,花生(中文正名落花生)难道不是有妲己那年头儿就有了吗?这种观点并非凭空而来,在三四十年前,“花生起源中国”甚至是主流的学术观点。
因为早在晋代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关于“千岁子”的记载,描述很类似花生。后来的《酉阳杂俎》、《汝南圃史》等古书也都有落花生的记载。细看这些古书上的文字,其实不难发现,这些记载都和花生差异很大,从叶形到繁殖方式,更接近薯蓣科的黄独之类。直到最近几年,基因测序技术才告诉我们准确的答案——落花生是由蔓花生和塔里哈花生两种植物在大约5000年前在阿根廷附近自然杂交产生的,而那两种植物都产自南美无疑。
花生油产量大,而且脂肪酸比例极佳,不容易起烟,还有很多的挥发性香味物质。总之,在21世纪之前,花生油简直就是高端油的代名词。即使今天新的油品层出不穷,花生油仍然以营养均衡、香味显著、价格适中等优点,占据着老百姓心中的C位。花生虽好,要榨成花生油并不算容易。“榨油”听上去是个很有年代感的词汇,但想得到天然健康的油,压榨依然是最适合的制油工艺。
这种相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沿用至今。其特点是出油低(只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成本高,但香气足。尤其是先炒后榨的工艺,先将花生炒熟了,然后趁香压榨。花生中的糖分和蛋白质在炒制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独特的焦香气味,非常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