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条命都是咖啡给的。”出于各种原因需要熬夜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冬日里的一杯咖啡,它的醇香让我们陶醉,而那份温暖,也让我们被寒冷和工作、学习双重压迫的心,多少得到些宽慰。我们日常喝的咖啡来自是茜草科咖啡属(Coffea)植物的种子,这个属有120多个成员,广义上说,所有这些植物都可以称为“咖啡”。然而,大多数咖啡属植物的种子或多或少有缺陷——比如说有臭味。
真正进入人类生活的“咖啡”主要是两种植物:小粒咖啡(C. arabica)和中粒咖啡(C. canephora)。其中,前者占世界咖啡产销量的80%左右,而后者占到了20%。在今天的咖啡店里,除了少数特别的名称(比如云南小粒咖啡),人们通常分别称它们“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小粒咖啡、中粒咖啡都有漂亮的花朵和美味的果实。小粒咖啡的花朵有一种类似茉莉的香气,可以说是芳香怡人。
咖啡的果实也很有意思,薄薄的果肉居然是甜的,这真的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如果不是因为咖啡因,这果子说不准会以水果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通常来说,一个小粒咖啡果子里会有两粒种子,所以我们看到的咖啡豆都是半圆形的,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某一粒种子未能发育,另一粒种子占据了果实的所有空间,因此产生了小圆豆的情况。
根据目前可考证的历史,人类大规模喝咖啡是从公元15世纪开始的,最初流行的区域在也门;在16世纪后期,逐渐扩展到了伊朗和土耳其。1645年,欧洲的第一家咖啡馆在罗马开张,很快咖啡成为了欧洲上流社会的饮品。有意思的是,虽然英国在1654年就开张了咖啡馆,但在这里,咖啡遇到了茶的挑战:同期的欧洲大陆,上流社会的饮品是咖啡,而英国国内实际消费量更大的是茶叶。其实,咖啡的风味高度依赖种植水平和烘培过程。
咖啡豆中的蔗糖在烘培时会转变成包括焦糖在内的一系列风味物质,而咖啡豆中的脂肪也会带给烘培好的咖啡不同的酸度和香气,咖啡豆中的蛋白质又会和其中的糖类产生美拉德反应。非常讲究咖啡豆品质的人,会像品红酒的人一样,追求某一年份、产自某个地区的某批咖啡豆。
但如果你没那么讲究,一般来说只要记得深度烘培的咖啡一般苦味重而酸味轻,浅度烘培的咖啡一般苦味浅而酸味重,然后让店家根据你的喜好帮你推荐,一般都能喝上不错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