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一年,上周末我终于把《国家宝藏》第二季给盼来了。这一季开始,故宫给大家展示的第一件珍贵文物,叫做“样式雷”建筑烫样。天后王菲带你了解“样式雷”建筑烫样。清朝时,宫里头有一个专门负责皇家建筑的工程设计和修缮的机构,叫做“样式房”,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咱们现在的建筑设计院。
从康熙直到清末的200多年间,这个机构的领头人,几乎被一个雷姓家族给垄断了,前前后后传承了八代人,于是这个家族因此获得了“样式雷”这样一个称号。样式雷家族非常低调,留下的生平记载和画像都是凤毛麟角。图中是第六代传人雷思起的肖像。在过去,样式房的领头人叫“掌案”(就是首席设计师),这个职位并不是世袭制,而是全靠实力说话。
作为建筑师,样式雷的家族成员们所面对的甲方爸爸,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客户——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与太后。每一项工程,从选址、丈量开始,样式雷就得给每位钦派监工的大臣呈一套手绘图纸,并且还要绘制更加精致的画样和制作模型,去给皇室家族看。雷氏家族的建筑师们,白天奔波于工地,晚上埋头绘图,时不时还要应对甲方提出的苛刻要求,或者想办法说服他们接受自己的意见。
样式雷家族如此兢兢业业,那他们手中,都出产过哪些著名建筑呢?可以说,样式雷造就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北京皇家园林。紫禁城虽然大体格局是明代所留,但后来也经过了雷家几代人的修改重塑。另外,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北海、中南海、恭王府,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皇家园林,也几乎全都出自样式雷之手。清代有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三处皇家陵园,其中最大的是清东陵。
咸丰皇帝的定陵就在此处,作为皇后的慈安、慈禧陵则并排于定陵东侧,双陵外观完全相同。慈安、慈禧的陵寝定东陵出自样式雷第六、七代传人之手,规模宏大。后来,慈禧下达了翻修任务,又落到了第八代传人——年仅18岁的雷献彩肩头。碍于礼制,陵园的外部格局不能变,只能在内部装修上做文章。但要增添大量金泥、贴金工艺,势必增加建筑的重量。于是雷献彩等人绘制了大量施工图,将原建筑拆除重建,耗时13年才结束这项工程。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有精美设计,而且还兼具想象力和实用性。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也将附近的清漪园付之一炬。光绪年间,皇家决定重修清漪园,改名“颐和园”。但此时的清政府,早已不如往日财力雄厚。如何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展现皇家气派?这就很考验建筑师的水平了。重建工程中,样式雷留下了大量设计绘图,有些设计令人拍案叫绝。
比如重修餐秀亭时,经费有限,样式雷却并没有简单地减少建筑层数来省钱,而是设计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曲面建筑“福荫轩”:楼体薄而狭长,像一个打开的卷轴,造型既独特,结构又节约建材。这些网格相当于一种基本单位,不仅能在平面上界定长宽,网格交点还标有高度的数据,所以熟练的匠人一看平格数值,脑子里就能对地形、面积和长度等有个大致概念。而当年老祖宗发明的平格,其实正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模数化”。
烫样一般是用纸张、秫桔和木片等做成,之后再用特制的小型烙铁熨烫成型的,所以叫做“烫样”。这些烫样可以层层拆卸——打开屋顶,还可以看到内部的梁架结构和装修陈设。随着清代覆亡,两千年帝制结束,为皇家造物的匠人们也流落江湖。样式雷的图档和烫样,一部分封存在宫中,一部分由雷氏家族保存。后来民国年间,重现于世的样式雷图档,至今为止总计约有两万件。
2007年,样式雷建筑图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时光流转,曾经辉煌一时的巧匠家族已经湮没无闻,但他们建造的皇家园林,雕栏玉砌仍在,他们留下的海量图纸、模型,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等地。